下载此文档

参观张謇纪念馆后的个人感想.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参观张謇纪念馆后的个人感想.doc参观张謇纪念馆后的个人感想

  张謇纪念馆位于江苏海门市常乐镇,是为纪念张謇先生而修建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张謇纪念馆观后感,仅供参考。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篇一

  星期天,阳光明媚,老师带着我们去张謇纪念馆。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通道右侧的一块石牌。沿着通道往北走,迎面而立的照壁上镌刻着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奋斗追求的一生及其逝世后80年的世事沧桑,印证了这句话的真谛。走出张公祠堂向北,屹立于眼前的建筑就是张謇纪念馆的展示大楼。张謇5岁起私塾读书,他学习十分自觉刻苦,小小年纪就坚持夜读,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夏天蚊虫叮咬,就把两脚放在坛子里躲避蚊虫,不到三更不睡觉。到十一岁时,张謇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在众多的图片中,张謇最后一张工作照片特别感人。清代末年,长江下游深泓北移,造成通州江岸大面积倒,大-片田化为乌有。为此,张謇以私资聘请荷兰、瑞典、英国、比利时等著名水利专家勘察江堤,制定保坍方案,并于1911年成立保坍会,张謇自任保坍会会长。

  经过十多年努力,筑建18座,使沿江岸线趋于稳。1926年8月一日,已感身体不适的张謇仍冒着酷暑与工程师一起到保坍工程现场视察,终因劳累过度身体不支而病倒。23天后的8月24日中午,张謇病逝。张謇为了国计民生的确已经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纪念馆。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篇二

  4月6号我们在麒麟镇政府的组织下参观了张謇纪念馆,我们参观了馆内每个展区,回顾了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内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办纺织厂,酒厂的张謇,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办过照相馆,支持水利建设的张謇,张謇的一生中基本上能想到的行业都涉及了,真正是身体力行着“实业救国”的精神。

  参观了张謇纪念馆让我想到,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最伟大意义,莫过于其博大精深的实业、教育、公益思想及其价值观,首先张謇先生的人生历练,值得我们体会。张謇先生的成长史,对于我们的成才之路具有标杆作用。在浮躁之气盛行的今天,张謇的历练,无疑对我们的治学、生活和工作有着榜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迪作用。其次,张謇先生的人品德行,值得我们效仿。张謇先生不畏权势,一身傲骨,但又不恃才傲物,尊师敬友,对朋友肝胆相照,对民生百般体恤,对知音坚定不渝,对小人巧于应付。这些处世之道,对“学会做人”作为必修项目的我们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再次,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深邃而独特,尤其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日久弥新,其所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技能培训要旨、产学合作路径以及校训、教规等,即使在今天仍然令人信服。最后,张謇先生的精神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张謇先生的公益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运筹帷幄的睿智眼光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张謇先生的创业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艰苦奋斗史,其中的每一页,都是用智慧、感情、毅力、勇气和责任“混合”写成。

  作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深入张謇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这位开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彪炳史册的伟

参观张謇纪念馆后的个人感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xhcwq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