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猪群咬尾原因分析及防.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猪群咬尾原因分析及防制措施沈阳爱特杰牧业公司努力做事 诚实做人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 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对养猪生产者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伤脑筋的事。根据资料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 26 .4%。 本文综合其发病症状、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提出以下看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临诊特征有咬尾癖的猪常见舔食墙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尿碱、咸味异物(伤口、血液)等症状。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猪吞食胎衣和仔猪;有的食欲减退、贫血、衰弱、甚至衰竭。 发病症状及经过:咬尾癖猪起初表现举动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减弱,眼光呈恶毒状。同栏或几栏内的猪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渐发现多只互相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还咬耳。在尾部损伤处有血液流出。临诊特征咬猪对血液产生异嗜,引起咬尾癖,危害逐渐扩大。咬伤程度表现为从伴有尾部出血的轻度症状到反复咬伤引起尾部脱落的病例。严重的有咬伤部由于连续几天不断被咬,可继发感染引起骨髓炎,脓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可并发败血症等导致死亡。一般发生于 18 ~ 80 千克肉猪,以 30 ~ 40 千克肉猪发病率较高。从性别看,母猪的发生率比去势公猪高。二、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高而且通风不好,气候变化大,太冷或太热,以每年秋冬交接季节为甚;湿度过大、光线过强、水泥地面湿冷缺乏垫草等使猪群产生应激和不适。 2、管理因素: (1) 猪群密度过高,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互相咬斗,造成秩序混乱。管理因素(2) 猪群整齐度不佳,大小强弱过于悬殊。体重小、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3) 猪只新并群造成打斗、争夺位次;各种原因的惊吓,猪乱窜群等。(4) 饲槽不够或饮水量不足。营养因素饲料营养不平衡,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或因混合均匀度不佳造成的营养不均衡, 以及饲料中纤维素的不足。例如日粮中缺乏食盐时,不仅猪只生长不良,而且能引起异食、爱舔有咸味的异物(食槽、血液等),常可引起咬尾巴、咬耳朵而舔血。疾病因素(1) 体外寄生虫可成为附加应激而起作用。体外寄生虫刺激皮肤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2) 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尾现象,要及时驱虫。(3) 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诱发猪只咬尾咬耳的恶癖,除此之外还可见咬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颈和跗关节。(4) 猪只体内荷尔蒙的刺激导致情绪不稳定三、防治措施对于猪咬尾的防治,应采用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提出如下有效防制措施: 1、环境和卫生条件要良好 猪对卫生环境很敏感,尤其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场, 要有良好的通风、保温、防潮、光照、粪便处理等一整套措施,使猪舍达到夏季能防暑降温,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标准。畜舍饮水器,饲槽设备齐全。 2、猪的组群要合理 从外地购进大批仔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不大的猪组合在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3、饲养密度要适宜 猪的饲养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一般以每群 10 - 12 头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严格的按2-3月龄的猪每头占地面积为 0 .5-0 .6平方米, 4-6月龄的

猪群咬尾原因分析及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758451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