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述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罗素摹状词理论.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述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罗素摹状词理论
摘要西方哲学史上,罗素是第一个系统地、全方面地探讨摹状词理论的哲学家。这一被称为“哲学分析典范”的理论,不管是对语言哲学还是对逻辑学全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直接于穆勒和弗雷格对于专名的指称和涵义关系的研究。本篇关键从该理论的缘由、基础及其影响对摹状词理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摹状词;指称;涵义
  对专名问题的研究始于英国哲学家穆勒,后经过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格的发展,最终由罗素提出了摹状词理论。所谓专名,通常了解为特指某一对象的名称,和通名相对,专名问题关键集中在专名是否有涵义,怎样指称等方面,专名为题已成为语言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罗素正是在处理专名指称和涵义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摹状词理论(description oftheory)。该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哲学的研究。
  一、罗素摹状词理论提出的缘由
  首先,是为了处理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迈农悖论),即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金山难题”。假如我说“金山不存在。”假如有些人反问:“不存在的是什么?”我说:“那是金山。”这就似乎把某种存在给予了金山。简而言之,我们怎样才能用严密的逻辑语言避免上述日常语言把存在性给予非实在物的尴尬情况?这是面临的难题之一。
  其次,是有关同一律是否普遍适用的问题。比如说:“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这句话表示了名词“奥巴马”和短语“美国现任总统”的同一性。既然含有同一性,那么这二者就能够替换。于是原话变成“奥巴马是奥巴马”,变成了同语重复,没有意义。然而原句是有意义的,它指出了一个事实。这里的问题何在?
  再次,罗素企图澄清哲学史上使用“存在”一词时所陷入的混乱和长达数千年的思辨。过去把“存在”看成谓词,产生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如黑格尔式的“存在”―虚无―改变的思辨。
  鉴于上述的疑难,罗素创建了摹状词理论,以澄清问题,从而重建逻辑上完全的语言。
  二、罗素摹状词研究的理论基础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Mill,1806-1872)最早对专名问题给逻辑哲学关注和思索。她认为,专名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所指,而没有涵义:“独至专名,实皆无涵。盖专名之立,理同徽识,取便指呼,施诸言论,无须命名皆有义也。”(因为这类专名仅仅只是便于称呼一个个体,只是附着在这个个体之上作为这个个体的标志,而并没有指示或蕴涵这个个体的属性,因此是没有涵义的。)还有一类专名有涵义:“夫专名不涵固矣,然亦有专名而涵者。”比如“某公之独子”、“罗马之始皇帝”等等。显然,第二类专名就是指限定摹状词,而且它是现有涵义又有所指。
  德国哲学家(G,Frege)弗雷格认为全部的专名不但能够指称对象,还含有涵义,涵义是对象的展现方法(mode ofpresentation)。她所了解的专名相当广泛,专名是一个指称特定对象的表示式,包含多种指号(含限定摹状词),甚至包含一些能确定真假值的语句。弗雷格认为,专名以它的描述方法结合语言环境表现出它的涵义,并由此指出它的对象(指称),有时候一个对象能够有多个名称。她说:“指号,它的涵义和它的指称之间的正常联络是这么的:和某个指号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涵义,和特定的涵义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指称,而和一个指称(对象)相对应

2021年述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罗素摹状词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