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ecology)
生物圈 (biosphere):最早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Suess于1875年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生物地球化学家BepHancKhh注意到地球表面的化学物质迁移和富集生物活动的影响很大,他把充满生物活动的地球外壳称为生物圈。其范围包括地面以上23Km,海平面以下12Km,集中分布于上下100m厚的范围。
尺度(scale)
生态学中应用的尺度类型
尺度推绎(scaling)
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 ecology)
二、问答
2、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并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
1、生态学有那些研究方法?
3、生态学有哪些应用?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二、名词解释
1、何谓环境?地球环境有哪几部分组成?
环境(environment) 我们认知和行为的空间。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
大环(macroenvironment) 小环境 (microenvironment) 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
小气候 (microclimate ) 大气侯(macroclimate) 生物气候(bioclimate)
生态因子(ecologic factor) 生境(habitat)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dependent) 是指那些随种群个体数目增长而逐渐加大其负面影响力度的环境因素,包括觅食难易度、生境适宜度、病虫害及天敌等。这些因素制约种群增长的机制,在于它们影响个体能否存活及繁殖新个体的水平。
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independent) 是指那些与种群个体数目无关,在任何时候都对种群施加同样负面影响的环境因素,恶劣的气候和天气条件无论何时何地均要干扰种群的增长;化学污染物也同样如此。
2、生态因子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间有何关系?
4、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生境与小生境,为什么?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特点?6、 如何分析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5、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哪些辨证关系?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liebig’law of minimum″)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 耐受性法则(Low of Tolerance) 广适性生物(eurytropic organism) 狭适性生物(stenotropic organism)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
8、生态因子和限制因子有何区别?
9、 比较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和Shelford耐受定律的异同。
10、自然界生物的耐受限度是如何变化的?
16、人为因子能否成为限制因子?
驯化 (acclimatize)内稳态(homeostasis) 生物气候 (bioclimation)
11、何为稳态?为什么说稳态是生物系统的最重要特性?
12、非稳态生物对生态因子是否也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13、 驯化对于植物引种有何实践意义?
14、适应对生物的生存有何意义?
能量环境
生物与环境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