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增长规律和测量方法(p145)
1
编辑ppt
(一)体重: 是身体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重量的总和。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以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2
编辑ppt
,
公式一: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 (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 (kg)+(月龄-6)× (kg)
2~12周岁(青春前期):体重(kg) =年龄(岁) ×2 (kg) +8 (kg)
公式二:
3~12个月:体重(kg)=[年龄(月)+9] ÷2
1~6岁:体重(kg)=年龄(岁) ×2 (kg) +8 (kg)
7~12周岁(青春前期):体重(kg) =[年龄(岁) ×7 -5] ÷2
3
编辑ppt
体重的测量
新生儿期称体重可用婴儿磅秤或特制的杠杆秤,最大载重为6~10kg。1个月至7岁称重应用杠杆式磅秤或木杆式钩秤,最大载重为30~35kg,误差不超过25g或50g。
7岁以上用磅秤,最大载重为100kg,误差不超过100g。
4
编辑ppt
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磅秤零点。
被测者脱去外衣、鞋、帽,尽量排空大小便。
冬季注意调节室温,最好让儿童脱成单衣裤,否则要扣去衣服重量。
称重时,婴儿取卧位,1~3岁幼儿可坐位,3岁以上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家长不可
扶着小孩,小孩也不能接触其
他物体,以免影响准确性。使
用杆秤时注意不要离床或地面
过高,秤砣不要砸伤儿童。
5
编辑ppt
称重量时,放置砝码的数量使之接近小儿年龄相当的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至杠杆正中水平,将砝码所示读数相加,以千克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如果有以往记录,要注意比较,发现可疑时,应重新测量。
6
编辑ppt
(二)身高(身长): 是从头顶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表示立位时头、脊柱和下肢长度总和,是准确评价生长发育水平、发育特征和生长速度不可缺少的指标;未满3周岁卧位测量,为“身长”。 意义:身高是反映长期营养状况
和骨骼发育最合适的指标,不
易受暂时营养失调影响。身高
的增长规律和体重相似,婴儿
期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7
编辑ppt
足月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46~53cm);
生后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增加25cm,前3个月增长11~12cm,大约等于后9个月的总增长值;以后逐渐减慢,
第二年约增长10cm,2岁末身长约85cm;
2岁后身长(高) 增长较稳定,每年平均增长5~7cm。
8
编辑ppt
2~10岁儿童的身高可按公式推算:
身高(cm)=年龄(岁)×7(cm)+70(cm)。
儿童达到成人时最后的高度,与遗传、性别以及营养等环境因素有关。
不同的年龄阶段,头、脊柱和下肢的增长速度及所占身高的比例也不同。婴儿期头部生长最快,脊柱次之;到青春期时,下肢生长最快。
9
编辑ppt
身高的测量
3岁前测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量板,3岁后用身高测量计或固定于墙壁上的立尺或软尺。
3岁前婴幼儿测身长时应脱去帽、鞋、袜,穿单衣裤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儿童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
10
编辑ppt
儿童保健体格生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