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天津市南开区咸阳路小学张瑞雪第三期作业.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伍教授以看图说话为开头,引导老师们以学生的身份,逐步走进对“阅读”的理解——阅读需要借助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文本文字、图片互相碰撞所产生的理解。由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需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阅读文本,只有选对了文本,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被调动起来。而不是教师“想当然”地为学生选择几本书,甚至是带有“应试意识”的选择基本作文书来读,那样的阅读,除了耽误学生时间之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没有多大的好处,因为这些文本从老师的视角中来,于学生而言,更没有任何阅读兴趣可言。
为此,我们还是需要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知识经验(并不是说同一学段的孩子,知识经验就是相同的),切实从孩子角度出发,来选择他们喜欢的、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与想象力,能够逐步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读物,以促进孩子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阅读不是作业。
为了应试,我们往往喜欢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认为学生的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在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如果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的阅读活动往往会以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低而宣告失败。
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没错。但我们往往忽视了阅读是欣赏,是陶冶,是心灵的涵养,而写作不应成为阅读的唯一目标,它更是一种生成,一种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之后的“自然生成”。
虽没有作业,但阅读应鼓励讨论和分享:在师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拿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阅读的感想,阅读中关注的好句好段。如此,教师的示范作用会在学生心中生成一种影响,一种无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之间的讨论氛围会越来越浓厚,班级“阅读与研讨”的氛围也会逐步形成,学生也会慢慢爱上阅读。
三、阅读需要过程,过程需要教师指导。
1、联结与猜测:联结图书与儿童经验,猜测故事的内容。这样的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是很容易被激发的。
2、观察与建构:观察故事插图,建构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依据学生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观察插图,想象故事,想象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阅读与反思:阅读故事文本,比较与“个人建构”的差异,并相互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完成了一个“编写——比较”的过程,习作能力其实是在慢慢形成的。
4、拓展与创造:联系生活的其它方面,创编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创编,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如此,更不是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发生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文本

天津市南开区咸阳路小学张瑞雪第三期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4-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