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穴位贴敷
主讲人:李少彦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药物组成
  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
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4、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ciferios06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4-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