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过来人分析成功经验.doc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过来人分析成功
经验
案例:
考生XX是2002年黑龙江省某重点高中文科毕业班学生。她的数 学成绩突出,文科综合较弱。性格相对内向,办事踏实认真。报志愿 时,她原来志愿目标是进京上中央财经大学或对外经贸大学,学习会 计专业,从她估分在570-580之间来看(当年预估本科一批线为530 分左右),这个目标较难实现,如果进京只能进一所实力不是很强的 财经类院校或一些普通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 大学基本没有希望。是选择进京还是选择外地实力较强的财经类院 校,在二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她放弃了进京的想法报考了会计专业 中实力很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结果被顺利录取。由于她大学学的 专业和自己的强科一数学相匹配,再加上良好的学习品质,她的学习 成绩始终名列前茅。06年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条件下,她顺 利通过面试、笔试被外交部录用。
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精彩案例,其成功得宜于以下几点:
从全局出发考虑志愿。填报志愿就像下围棋一样,必须要有 大局观,要从全局上考虑问题,下围棋时仅从局部上考虑,只贪图吃 子痛快,极易导致输棋。同理,填报志愿仅从局部考虑问题,不从全 局综合因素考虑,这样的志愿必然失之偏颇。填报志愿有很多因素, 包括分数因数、院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在报志愿时这些因
素都能兼顾最好,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保留什么舍弃什么,什么因 素作为首选因素就显得重要了。报志愿又像下象棋一样,高明的棋手 必须要多看几步,看的步数越多,赢棋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报志愿 时,既要考虑能否进入大学,还要考虑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和毕业 后的发展,要使自己所选择的志愿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 合。这里,一个前提就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报志 愿时要立足于个人长远的发展,XX的案例为此做了最好的诠释。她 在进京和选择外地实力强的院校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在很多考 生在填报志愿上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地域因素看得过重,当做首选 目标,“不管什么学校只要进京就行”、“宁上京沪末流学校也不去 地理位置相对差的一些一流学校”。这和功利心、虚荣心有关,更深 层原因是没有站在自己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问题。当然,对于实力非 常强的尖子生来说,在报考志愿时适度考虑一下地域因素是对的,毕 竟像京沪这样的大城市信息多,机遇也相对多一些,但要把地域因素 放在首选则有失偏颇。因为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院校 专业实力的强弱应该成为自己填报志愿的首要考虑因素。
注意所报院校、专业与个性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相结合。 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讲,案例中的孙雪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办事踏实认 真,选择会计学专业,让专业与自己的兴趣潜能相结合,这样使她在 专业学习时能保持相对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大学里成绩非常优 秀,为后来被外交部录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群体心理特征来看, 孙雪是东北的孩子,从笔者与东北考生几十年的接触来看,一般来说
, 那儿的考生填志愿,首选北京,其次是上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不太 钟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在地一“火炉武汉”。2001年,中南政法 财经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为531分仅比一本省控线高出20分。 2002年,孙雪的估分高出一本预估省控线40-50分,报考该校不仅 很有把握还能让自己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过来人分析成功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