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入库河流水质改善对策与实践.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入库河流水质改善对策与实践 北京市“十五”重大项目:“官厅水库流域水质改善总体技术方案研究项目”专题(-4-2)部分研究成果。
彭文启,周怀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摘要: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库水资源的利用,也严重制约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保持水库水质免受高污染河流的污染,在河流入库之前采用相应的对策是必要的。通过河流入库前处理,可以有效地限制和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库。本文论述了各种改善入库河流水质的措施,并以官厅水库为例,结合水库水文、水环境特征,布置合适的水质改善工程进行入库河流水质改善以减少入库污染物总量。
关键词:水质改善,氧化塘系统,土地处理系统,前置库
1、入库河流水质改善技术措施概述
水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库水资源的利用,也严重制约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部分水库相继出现富营养化问题,降低了水库饮用水价值,也影响水库供水、旅游、灌溉等功能。造成水库水体水质功能破坏有三方面的原因:1)我国大部分水库修建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运行了50多年,已经进入老化阶段,水库淤积严重,大多需要进行环境清淤;2)水库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水库储水更新周期加长,水库经常在低水位下运行,水库环境容量大大降低;3)由于水库上游工农业不断发展,而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没有同步配套,入库河流水质较差,严重影响水库水质。
为保持水库水质免受高污染河流的污染,在河流入库之前采用相应的对策是必要的。通过河流入库前处理,可以有效地限制和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库。入库河流前处理技术包括:渗流沟技术,前置库和沉沙池工程技术,土地处理技术,氧化塘技术、高效率生物过滤器、砾石间接触氧化等。这些技术或单独应用,或结合在一起,在国内外水库水质改善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渗流沟技术
渗流沟技术Grau(1977)[1]在水流流量较小(<100l/s)且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借助渗透使污染水体通过下层土壤,以去除污染物质。
、前置库
在水库内设置前置库,促进生物反应和土壤渗透等的自然净化能力,能有效地减少污染物质(王敦春等[2],1996)。在前置库中,其食物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水生植物、湖底生物和水鸟等。在前置库中的净化作用,不仅包括物理的(沉淀、吸收),而且包括生化和生态的作用,其工作效率较高。日本Biwa湖在一条入湖河流在进入湖泊之前先流进小湖泊,河水中1/3的污染物质被去掉。
、氧化塘
氧化塘又称稳定塘。人类应用氧化塘来处理污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3],它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污水,并且可以在互不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从热带到寒带)工作。根据氧化塘系统的生物反应类型,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4]:兼性塘(好氧+厌氧)、曝气塘、好氧塘、厌氧塘。日本Terauchi水库在治理水库富营养化时将河水引入所示的浅塘中,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将营养物质去除,从而使入库水质改善。
氧化塘是利用自然水生生态系统来处理污染水质的湖塘处理方法。在氧化塘中同时进行着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厌氧消化和光合作用三种净化功能。前两种功能由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完成,后一种功能由水生浮游植物——藻类、水生植物和光合微生物来进行。其特征参数见表1。
表1 氧化塘特征参数

入库河流水质改善对策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3.14 MB
  • 时间2021-04-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