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动的革命被动革命
电子出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亦步亦趋地考验着传统出版业的未来。 2021年7月15日,在北京郡王府会议厅举行的财新丛书公布仪式上,我国民营书业巨头之一博集天隽董事长黄隽青做了一个不到五分钟的简短讲话。在讲话中,黄隽青说到“中国现阶段的图书行业处于竞争惨烈、鱼龙混杂的局面”。一年过去,黄隽青的话一语成谶,传统书商纷纷面临盈利困境和转型困局。
前有障碍,后有追兵,堪谓传统书业务面临的共同掣肘。面对数字出版、同业竞争、行业变局、政策环境在内的很多背景,求变以图存似乎成了图书行业做大做强唯一向路。在此背景下,包含博集天隽、鹏飞一力等在内的众多民营书商,大多全部选择了和传统出版集团合作的模式认为未来筹谋。
内容为王――一个还未过时的答案
一个完整的出版产业链由作者、出版商、发行商和消费者四个链条组成的,作者是出版产业链的源头,即所谓“内容为王”。近几年来,内容争夺战已经成了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在出版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和学者沈联涛、陈晋等的书籍以后,很多出版发行单位现有国有,也有民营经过多种渠道找到财新传媒图书工作室的责任人徐晓寻求合作,但全部被后者婉拒,原因现有博集天卷的优势,也有战略合作中所包括的排她协议。
早在2021年的时候,中信出版社在财经、商业书籍领域还名不见经传。那时王斌履新中信社社长,以当初堪称天价的3万美元引进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本书成为中信夺得同类图书头把交椅的第一枪,今后数年中信出版社在王斌的率领下成为财经商业书籍的“黄埔军校”。十年以后的今天,中信社拿下沃伦•巴菲特传记滚雪球的版权费则达成了20万美元,亨利•基辛格的新书更是高达50万美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总经理周中华也曾戏称,拿下高版权费的书籍后,“有时签字全部会以为有点手软”。
在同业竞争日趋剧烈的背景下,不停攀高的内容成本早已成为制约图书行业利润的窠臼。一位财经图书行业的人士曾对本刊记者表示,在财经领域中信社和机械工业是行业的翘楚,她们看中的书,极少有些人争得过。
在王斌看来,这类高成本的内容,假如未来欲实现低价,首先需培育一个海量市场,在海量市场起来之前,怎样确保出版社盈利则是最大挑战,这个困难的“时间通道”何时能走完,尚无可预知。
合纵连横――潜在的做大做强预期
在被称为“阵痛”的全国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中,出版社首当其冲。2021年9月的信息显示,全国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转制出版社中,已经有包含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等在内的6家出版社率先完成转制任务,而其他绝大多数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对于全国出版资源书号的拥有者,出版社的成功转制对于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们放开的不但是书号等特有的资源,更是一个未来行业相对公平将整的一个有效平台。
实际上,旧有的体制弊端多年来已经显现殆尽,资源利用率低,靠卖书号生存的模式已经难认为继。和此同时,民营书业则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让出版社更显尴尬。
从最早以代理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业态开始,到今日已经离别曾经“小商小贩”样的散兵游勇,中国民营书业似乎已经走过了体制内时代。一度,市场的90%畅销书均被民营书业垄断。比如磨铁图书的明朝那些事儿、博集天卷的杜拉拉系列等等,销售成绩在同类书籍榜单上均名列前茅。而在民
2021年一场被动的革命被动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