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乞巧 乞巧教学课件.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乞巧_乞巧教学课件乞巧_乞巧教学课件

  引导语: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下面是xx为你带来的乞巧教学课件,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小说和神话小说”而选编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乞巧,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关键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的最普遍方法是对月穿针,假如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古诗。本诗内容较浅显易懂。
  2、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⑴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⑶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他人听。
  3、教学重难点:
  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诵是教学的关键;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和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小说的爱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她们的创新思。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取的教学方法为:
  1、设境想象法:
  利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全部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示了情感。
  2、关键字词剖析法:
  这么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3、朗诵体会法:
  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步骤,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重复诵,在诵读中主动感悟。
  三、说学法
  分学习小组,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四、讲教学程序
  1、活动导入:
  ⑴学生朗诵自己积累的描写中国传统节日及神话小说和相关古诗。
  ⑵交流自己平时学习古诗好的方法。
  ⑶导课,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2、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⑴解诗题:
  学生读题,了解课题意思。
  ⑵知诗人:
  老师介绍诗人林杰的情况。
  ⑶明诗意:
  ①提出学习要求:
  自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找找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处理!(学生讨论)
  ②交流: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③品读鉴赏,积累内化。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共分三步:
  A、了解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小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小说。
  B、(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大家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么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依据这首诗,让

2021年乞巧 乞巧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