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外祖父的墨梅图
《梅花魂》教学反思:外祖父的墨梅图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对我们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感谢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让我能有幸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我谈谈我的成长感悟和教学反思。
简单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吧。在备课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对《梅花魂》中老华侨的情感,感受不会那么深刻;对《游子吟》中孟郊对母亲的情感,体会也不会很深。应该说,这两种情感都能体会,但是真正入心的人不多。
想一想,大概是时代的原因。
华侨们背井离乡离开故土的痛,不能回国的悲伤;古时候离家求仕,可能就再也不能回乡的痛苦,是小朋友不能理解和体会的。
什么可以让他们体会、感受、模仿、创作呢?想一想,借事抒情的表达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个学习,《梅花魂》《游子吟》这一篇文章和一首诗中都采用了同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文章中体会感悟他人的情感,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现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过,就像任然(跟着我学习的老师)说的那样,最后没能回到课题《梅花魂》,体会这个题目,还是有些遗憾。如果多5分钟,我们就可以读一读外祖父的话,再体谅一下华侨老人的心。当然,她对语文素养的几个维度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理解还有一些偏颇,我们已经做了交流,这里就不再写了。
我只能说,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反思也是。好吧,我原谅自己了。
教学实录
记录人 :
一、早读
读自读提示,勾画分类出学习任务。
教师先分好段让学生读,每个学生读一个部分。读完询问本文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给学生搭建支架,减轻认知难度,同时考察学生有没有关注聆听)
师训练归纳主要内容。勾画文出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强调,什么时间+谁+干了什么。提示学生找到谁非常重要,这里的谁是指的祖父。
二、第一节课
(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师:哪件事最打动你?
生:第三件事
师:朗读4-11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师:先记录思考,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进行批注。
生1:第二自然段的哭是一两颗冰凉的泪珠,第11自然段的哭是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哭起来,对比说明外祖父的伤感
生2: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说明不能回国成了外祖父刻骨铭心的痛。
生3:外祖父躺着,如果身体健康就会站起来,而不是躺着,看出外祖父的无能为力。
生问: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觉得后面是什么?
生:是祖父不能回国了,但是这种话不能直接写出来。
生:省掉的是妈妈说出不出来的话,知道外祖父不能回家了。
生:省掉的是外祖父一直哭。
师:省略掉的是对外祖父的尊重、关心。
(二)借事抒情
师:再看看第四件事,12-13自然段。
师:一起读一读第13自然段。
师:提到梅花的时候,最先想到什么?
生:想到了以前学的一首诗。
师:那我们来一起背一背。
师:还想到了什么?
生:岁寒三友
师:在这一段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呢?
师:我们之前在《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里,也感受到了对故乡的思念。我们再回去读一读第5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是借助月亮和景色来抒感情。
生:借景抒情
师:那我们这一篇课文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
师:借景抒情。当我们读这个自然段的时候,情感有这么充沛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别着急,我们一起学一学16页的游子吟。
(三)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复习巩固借物抒情
师:读一读。
师:讲解《游子吟》。
师说慈母,生说游子,师说手中线,生说身上衣。
师:这是什么手法?
师:对仗
师:现在有感情地再读一次。
现在把这首诗,分成两个部分,既然是借事抒情,哪一段在写借事,哪一段在写抒情?
师:从意恐迟迟归分段。
师:这是一首千古名诗,被打动的同学举手。只有2、3个人,请举手的同学说一说。
生:
师:首先我们来说说孟郊的身世,孟郊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他40多岁才考中一个小官,于是想着接母亲过来孝顺她,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为什么这首诗能打动几千年的人,因为很多人,一旦离开了家乡再回去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像李白回去了
《梅花魂》教学反思-外祖父的墨梅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