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梁俊敏导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什么是文明? 在现代汉语中, 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 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 是平时与人相处的亲切,是见到师长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优良行为。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体现为: 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为什么学礼仪?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对个体---------- 不学礼,无以立---------- 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 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对社会----------- 塑造组织形象,提高办事效率----------- 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 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有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 “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 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 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 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礼仪如何分类?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 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学校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个人礼仪?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 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学生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整洁、美观,不穿奇装异服。仪容朴素健美,男同学不留长发,非特殊情况不在校内穿无领背心,不打赤脚,禁止敞胸露怀;女同学不烫发,不留披肩发,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 “人靠衣妆马靠鞍”,“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如果你希望建立良好的形象, 那就需要全方位地注重自己的仪表。从衣着、发式、妆容到饰物、仪态甚至指甲都是你要关心的。其中着装是最为重要的,衣着某种意义上表明了你对工作 、对生活的态度。?二、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 谢谢"、" 对不起" ,第二人称中的"您" 字等。初次见面为" 久仰" ;很久不见为" 久违" ;请人批评为"指教' ;麻烦别人称" 打扰" ;求给方便为" 借光" ;托人办事为" 拜托" 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 " 您好"、"请"、" 谢谢"、"对不起"、" 再见"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文明礼仪伴我行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