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促其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能有质的改变,为了使优秀的学生能够拔尖,学困生尽快步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寻找原因,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优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又能有效地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定的目标,品尝成功的体验,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 课堂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区别对待,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使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一步一步地滚动式向前发展,不断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一方面成功到多方面成功、个别成功向全面成功迈进,是达到教学成功的一种手段。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生理、心理、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
,必须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确保“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课堂上要创造机会,用优秀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用优秀生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时要讲究提问技巧,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讲究提问次序。前者讲究匹配,后者讲究策略。匹配不当,致使优秀生极易回答,后进生难以回答,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策略不当,就达不到用优秀生思维影响后进生的目的。例如,提问较为重要且学生掌握情况可能不良的知识点时,可以提问最差的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错误所在,不直接说明正确答案,然后再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在于不但能用优秀生学习思维来影响后进生,更重要的是促进后进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展思维。在课堂上分层教学,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每个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 作业分层指导,让学生弥补知识遗漏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
,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导致听课效果、作业完成情况、知识巩固情况也会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布置不同等次的任务和作业。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多记措施,学习重点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对优秀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注重知识的条理化、归类化,牵引其思维得到进一步扩展。使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消。特别对于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耐心,要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如果老师没有耐心,他们就会感到自卑,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挫伤,也就起不到辅导的作用。
三 开展分层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喜欢表扬,这是人类的特性。教师要根据这种特性来改进教学。平时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上课时不好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