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略安铺给我上了爱国主义第一课我出生于 1929 年, 少年时代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 全面侵略中国的时候。 1940 年至 1945 年,我在廉江县安铺镇读高小和初中。由于日本对安铺的长期狂轰滥炸并于 1943 年占领安铺,我在安铺小学读二年级时校址换了三次, 在安铺中学读三年级时校址换了四次, 过着动荡流离的读书生活,使我深刻了解到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1939 年日军侵占了合浦县(那时属广东管辖)的涠洲岛,此岛面积 25 平方公里, 日军在那里建设了一个军用机场, 以此为基地出动飞机对高雷地区狂轰滥炸, 配合陆军侵占各地。廉江安铺是当时南路三大商业镇之一, 商业繁华, 又是敌人从西面侵占高雷各地的重要港口, 而且距离涠洲岛又很近,因此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镇之一,受害最大。那时, 国民党军队早已撤离安铺, 只剩下一些警察, 根本没有什么武器能打日军飞机, 只是搭了一个竹棚作为报警使用。接到日本飞机来了的消息就敲钟发出警报, 但往往还没有发警报, 或刚刚钟响, 日本飞机就来到了。群众没有疏散的时间, 只能在家听天由命。我多次看到日军飞机飞得很低, 见到机上的飞机师在寻找轰炸和开机枪扫射的目标。因而, 它投弹的目标比较准确,群众损失很大。 1941 年5月 30 日和次日连续二天, 日军出动飞机 17架(次) 轰炸安铺,炸死炸伤群众 97 人,炸毁民房 160 间。这次轰炸时,我与罗树华等同学一起外出郊区“走飞机”,亲眼看到飞机在安铺上空盘旋投弹。日机飞走后, 我们回来不久, 罗树华同学哭着来到我伯父的缸瓦铺里, 诉说着他一家五口人被炸死的惨状。我和堂兄邓英跟着到了他家, 目睹他的亲人的遗体, 有的被烧焦了面目全非, 有的被炸断了头或手脚, 我们痛哭一场。在东街泰香泉酱油店, 我见到死者烧焦了的遗体和炸飞到墙上沾住的人肉; 在地; 在泰香泉四楼的天面清理晒酱油的大缸时, 还发现附近被炸死者的骨头, 被气浪冲进大缸里, 制成了“人骨酱油”。据统计,在 1941 年前后的三年里, 日机轰炸安铺 53次, 炸死群众 230 人,炸毁房屋 400 多间。 1942 年2月 17-19 日, 日军侵占了遂溪、广州湾, 占领了廉江马头岭等地,经常到附近圩镇、农村抢劫。 1944 年 10 月下旬日伪军攻打占领安铺镇。 1945 年1 月初, 日伪军侵驻廉江县城并成立汪伪廉江县政府, 国民党县政府和“雷州挺进司令部”不但不作任何抵抗, 反而跑到廉北山区塘蓬圩,在那里策动“清剿”共产党的抗日武装起义部队。日军侵占安铺期间,曾两次集体枪杀安铺居民和从外地抓来的群众 1100 多人。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梁毅同志就是于 1945 年2 月在安铺被日伪杀害的。日伪军还以安铺为据点, 对附近圩镇、村庄大肆抢夺。 1943 年 12 月下旬,日伪军 1000 多人到青平、石岭等地抢劫,捉走壮丁 300 多人,抢走耕牛 300 多头和其他物资一大批。我们那一代少年, 思想是早熟的,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它的滔天罪行
日寇侵略安铺给我上了爱国主义第一课.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