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唢呐与萨克斯演奏的融会贯通唢呐是长沙花鼓戏的主打伴奏乐器之一, 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 以奔放热烈、豪壮雄迈见长,富有穿透力的音乐在天空中回荡,刚劲、爽利; 快速的节奏、多变的旋律, 热烈而富于动感。这使唢呐拥有广大的观众, 而观众的喜爱反过来促进艺人们不断创新技艺, 因此流派迭起, 精彩纷呈, 尤其是有唢呐之乡称道的青山桥唢呐, 更加独树一帜。然而, 唢呐发展至今, 如何合符当今观众的审美要求, 也就是说, 如何继承、发展与创新,值得深思与探讨。长沙花鼓戏不能没有唢呐声, 我想这是不容质疑的, 唢呐的高吭宏大, 激情奔放, 然而掌握不好又有吵、闹之嫌, 如何使这种古老的乐器, 继承、发展与创新, 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使其能轰托气氛, 又悠扬动听, 更好地适合当今观众的审美要求, 这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我在部队文工团时, 学的是萨克斯, 是西洋管乐, 参加过一些赛事, 获过不少奖。因此, 我在演奏唢呐的过程中, 我突发奇想, 唢呐演奏上是否可以运用萨克斯的一些演奏技巧, 使其音色更加浑厚悠扬?既轻松又水灵?萨克斯和唢呐的确有相似之处,都靠哨片发音,都靠管眼演奏,但因用材不同,演奏技巧不同, 因此传输出来的音乐也就大不相同, 我想只要二者演奏得法, 融会贯通,定会收到奇效。唢呐演奏大都只采用循环换气方法, 一字一音, 很少用其它演奏技巧装饰旋律。而循环换气是唢呐的主要基本功, 有不会循环换气等于不会吹唢呐的说法。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演奏方法吹出的陈腔旧调很难激起听众的热情, 也就使唢呐缺乏茁壮成长的土壤。但萨克斯不同, 创造了许多高难度复杂的演奏技巧, 如喉音、滑音外, 还有双吐音。什么是双吐音?就是要用舌头贴住哨片迫使哨片停止震动, 就会停止发音, 从而达到交替使用, 完成双吐音的目的。这些萨克斯的演奏技巧, 完全可以运用到唢呐演奏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又与一些唢呐演奏专家进行交流, 使我在唢呐演奏上有较大突破, 改变了原来的一尘不变的固有技巧。运用水嘟噜(上滑音嘟噜) ,使吹法很有特点,主要在第一孔上滑至第六孔时使用花舌, 同时利用第八音孔的开缝奏出, 使音色既轻松又水灵; 灵活巧妙, 技法更加丰富多样。有单吐、花舌、指花、气顶音及滑音、抹音、垫音、打音, 还有舌冲音、气冲音、气滑音、反双吐和反弹舌等; 还有自己独到的揉音技巧, 即以快速的小的吞吐方法求得类似拉弦乐器揉弦的效果; 形成最具特色的是齿颤音、箫音、弹舌和慢嘟噜; 如此变化多端的技巧, 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唢呐的表现力, 新的演技使唢呐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如《一枝花》、《百鸟朝风》、《喜庆》、《朝天子》等, 我远用似上方法演奏,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并因此深深扎根于民间。首先我想谈谈送戏下乡的演出剧目中, 唢呐是如何推陈出新的。送戏下乡的剧目,大都是传统剧目。如: 《刘海砍樵》、《福大回门》、《朱买臣卖柴》、《兰寄子扳砖》、《半把剪刀》、《两附马》、《洞房冤》、《孟姜女哭长城》等等, 都具有现成的调式, 现成的演奏模式, 有的老观众对一些剧目观看了数百场, 烂熟于心, 不但演员无法改变演法, 唢呐演奏恐怕也无法改变旧的模式。如果不改革创新, 也就成了盲目的继承, 也就会与青少年观众的审美产生隔阂。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 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改!肯定要
浅析唢呐与萨克斯演奏的融会贯通.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