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部编版
正 文
九年级 全一册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时值“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他以鲜明的爱憎,强有力地批判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调,无情地揭露与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投降、自欺欺人的无耻丑行,同时又无限深情地热烈讴歌了人民大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给那些往中国人民脸上抹黑的家伙以当头一棒!
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地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麻醉(zhuì) 倘若(tǎng) 诓骗(kuānɡ) 脊梁(jǐ)
B.诬蔑(wū) 渺茫(miǎo) 省悟(shěng) 脂粉(zhī)
C.光耀(yào) 笼罩(lǒnɡ) 抹杀(mǒ) 宰相(xiànɡ)
D.摧残(cuī) 搽油(chá) 玄虚(xuān) 筋骨(jīn)
【解析】A.“醉”读“zuì”;B.“省”读“xǐng”;D.“玄”读“xuán”。
C
2.(2020·原创)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劳动之所以成就了人类,________了文化,形成了传统,正是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的显现。从远古社会用歌咏唱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到近世“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______,再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劳模,劳动从古至今______讴歌和尊敬,就是因为它是一种______创造空间和诗意空间的综合体。
A
A.造就 信条 备受 充满
B.造成 信念 倍受 充分
C.造就 信念 倍受 充满
D.造成 信条 备受 充分
【解析】“造就”指培养使有成就。也指造诣,成就。“造成”指招致或引起,多含贬义。第一空应为“造就” 。排除B、D项。“备受”指受尽,尝尽,带有“普遍”之意,是从“范围”说的;“倍受”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有“加倍”之意,是从“程度”上说的。由“从古到今”可知,此处选“备受”。排除B、C项。故选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鲁迅的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不顾个人安危、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B.能否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C.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不仅在于教育体系本身,也是整个社会的竞争力向教育领域传递的结果造成的。
D.金平龙脖河矿治遗址是云南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集采掘、冶炼、铸造于一体的冶铜遗址群。
【解析】,删去“使”。,删去“能否”。,删去“造成的”。
D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