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 —— 2020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深入实施@@@@ “四大战略”、全面打造“@@@@ ”的重要时期。为抢抓“@@@@ ”水源地和受水区对口协作、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要战略机遇,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四化同步”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拟定本规划。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县围绕“特色农业、绿色产品、服务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目标,通过整合政策、创新机制、培植典型、示范引导,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质效不断增强、农产品转化增值水平逐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十二五”期间取得主要成就 1、粮油生产能力稳中有升。“十二五”期间,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落实惠农政策,统一优良品种,推广轻型简化高效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收技术技术,使农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与防控能力增强,粮油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巩固了我县“全省粮油生产大县”的优势地位。到“十二五”末( 2015 年底),测产分析全县粮油种植面积(复种)达 万亩、平均单产 257 公斤/ 亩、总产 28 万吨。其 2 中,油料种植面积达到 万亩、平均单产 公斤/亩、总产 万吨、产值 亿元,与“十一五”末同比,分别增长 22% 、 47% 、 59% 。 2 、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以打造茶叶生产大县的目标,突出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三大重点,不断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和** 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到“十二五”末( 2015 年底), 预计茶叶基地面积将达到 万亩、年产量 6200 吨、产值达到 亿元,与“十一五”末同比分别增长 45% 、 51% 、 130% 。茶叶基地分布全县 15 个乡镇, 120 个村,从业农户 万多户,涉茶人口 13 万余人,茶农平均从茶叶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在 4300 元左右。五年来,茶企不断发展壮大, @@@@ 公司成功晋级省级农业化产业龙头企业行列; @@@@ 茶场等 3家企业跨入市级农业化产业龙头企业行列; @@@@ 茶业、展华农业等一批茶叶企业相继落户** 。到 2015 年,我县茶叶加工车间达到 120 家,机械设备达到千余台套,固定资产达到 1亿余万元;茶叶产品已经涵盖红茶、茶砖(黑茶)、乌龙茶(青茶)等多个茶类;“@@@@ 毛尖”、“十星红茶”等品牌已经成为**乃至全省的知名品牌。 3、药材产业逐步壮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 以订单生产为动力,种植面积、总产、亩产值和总产值得到较快发展。在“十二五”末( 2015 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 23 万亩、总产 9500 吨、亩产值 1446 元、总产值 亿元;比“十一五”期末面积增长 3 万亩、增幅 15% ,总产增长 4000 吨、增幅 73% ,亩产值增长 646 元、增幅 81% ,总产值增长 亿元、 3 增幅 108% 。 4、渔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 全县水域面积增长了五倍,扩大至 万亩。我县以发展保水渔业和增加渔民收入为中心,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增殖放流、发展生态养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县渔业科学健康发展,一跃成为湖北省新兴的渔业大县,渔业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重点产业。 2015 年,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 1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 亿元,与 2010 年相比,养殖面积扩大 75 倍,水产品总产量增长 倍,渔业经济总产值增长 倍,渔业经济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 提高的 % 。全县农民从水产养殖业获得的收入由人均65元增加到达到 500元,增加 倍。渔船总数达到 493 艘(其中机动渔船 362 艘) ,机动渔船增加 301 艘,增加 5倍。 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照“基地做大、龙头做强、市场做活、主体做多”的总体思路,助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4 年,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 亿元,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1 ,与“十一五”末 亿元净增近 10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成茶叶、油料、中药材、水产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 万亩; 培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5家(其中省级 6家,市级 9家);培育各类市场主体 550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185 家
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