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 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 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 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 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 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 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 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 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 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生态理念的培养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 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 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 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 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 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 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 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 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 更谈不上生态, 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 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 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 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同时, 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 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 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 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 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基于生态学基础的景观设计不是依靠设计师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全社会民众对地球生态的有共同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仅仅只留在口头,而要深入人心[3]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首先是政府决策者应当了解学习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在决策行为中充分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