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内容 凸显亮点
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一直沿袭“扫描式”教学法,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文言文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本人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以《木兰诗》为例,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伸意及出处,增强学》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妄自菲薄、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尝到“甜头”后自然可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如《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如果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这一段,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激发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如教《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学习《木兰诗》还可从网上让学生欣赏《花木兰》的镜头,从而对照《木兰诗》学习,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教无定法,除了进行有准备的活动外,还可以随时进行随机性的表演。如在学》时让三个学生分别摹拟苏轼、鲁直、佛印的动作、神态等,结合表演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自然背诵效果也特佳。又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文中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缺各不相同,借助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自主思维空间就更大了。总之,教师只要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就能引起波澜,收到理想效果。
二、注重课堂讨论,培养理解能力
采用讨论式阅读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避免“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肢解式文言文教学,教师
盘活内容 凸显亮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