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能力的强弱。识字教学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其实这样的做法,让学生不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好。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段话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留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和教学方法来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使他们乐意去学。根据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合群、爱结交新朋友的特点,在教学时,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字宝宝’、‘新朋友’等词语形容它们,让孩子们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中也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孩子们的留意力,而他们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住它,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联想”“比较法”……。如学习“玉”字,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三、用顺口溜、谜语帮助识字
1. 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教学“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清”字,所以,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 学习《我是什么》一课的“袍”:“有衣穿红袍,用水来洗澡,足来奔跑。”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妙趣横生,并引导学生自己来编,这种练习学生最喜欢参与,可以
识字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