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敦煌遗书《佛说佛名经》(二十卷本)研究
姓名:张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宗教学
指导教师:方广锠
20080401
中文摘要敦煌遗书《佛说佛名经》肀约产生于隋代,属于伪经。伪经的内容大都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的佛教在民间的流传情况,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对我们了解佛教在民众中的流行很有帮助。此经以元魏菩提流支译的十二卷本《佛说佛名经》为基础,加上其它一些材料编撰而成。和十二卷本《佛说佛名经》相比,多了经典名称和忏悔文、伪经《大乘莲华宝达菩萨问答报应沙门经》。隋代虽然结束了中土社会长期的分裂状况,但绵延数百年之久的社会大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精神阴影已经深深扎根在广大民众的内心深处,并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信仰趋向。因此,该经对于我们了解南北朝到隋朝的佛教状况有着重要价值。但由于该经久已失传,只能在敦煌写本残卷中找到。因此,搜集、鉴别敦煌遗书中属于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写本残卷,并进行录校整理,为学术界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整理本,成为研究的前提。笔者参与了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录校整理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此经产生的由来作一定的分析,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说明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其产生的历史年代的社会思潮是相呼应的;其次通过对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中佛经译介年代的分析,指出此经应产生于隋代,修正了前此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观点;再次就日本学者井/,口先生所谓的“十八卷本’’《佛名经》问题方面作一定的分析;最后就该经在《佛名经》演变中的历史地位试作一定的探讨。本文共分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产生的由来;第二部分论证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产生的历史年代,以及介绍此经的内容与结构;论文题目:敦煌遗书研究学科专业:宗教学指导教师:方广铝‘佛说佛名经》肀学位申请人:张磊
第三部分主要就“十八卷本侍猓约岸肀尽斗鹚捣鹈吩凇斗鹈经》体系演化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一定的探讨。通过以上阐述,说明:一、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产生是自南北朝以后,佛教内部长期流行的末法思想和三宝崇拜两种思潮影响的必然结果:二、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约产生于隋代;三、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内容与结构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佛、法、僧三宝前忏悔之风气;四、日本学者井/口先生所谓的“十八卷本涫凳嵌肀镜那笆司恚五、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在《佛名经》体系演化中处在中间的地位。关键词:《佛说佛名经》、末法思想、三宝崇拜论文类型:研究报告Ⅱ.
肋幽譲砂船锄芿、删勋加。励幽胁,仗癇╡鷈襺凇赿曲痵篠篟,·易,瓹琲,/,,’瓵,錯篫篎,琧琽·。】
砂砂,.,琣瑃甋瑆,篢,.籐瑃’,,篒篢琭琲.:篢疭畇
,,:’’.:築疭籺;..:.
庸签名:苏磊导师签名窃降识日期::。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绪论一、论文选题的意义二、诸卷本《佛说佛名经》方法,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应当属于其中的第四类——“为一定时期所流行自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以来,随着经典的不断译介,到隋代时,已经蔚为大观,佛教大小乘经、律、论典籍非常丰富。这些佛经,无论是小乘的,还是大乘的,只要是来自外域,译自梵文、胡语的佛经,通常即被佛教称作真经而无所怀疑。然而,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国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为了不断满足社会需要,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假托佛说而编造的“佛经’’,即通常所说的“伪经6鼗鸵攀槎肀尽斗鹚捣鹈芳词粲谖本伪经的内容大都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的佛教在民间的流传情况,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对于我们了解佛教在民众中的流行很有帮助。日本学者牧田谛亮曾在《疑经研究》中,按照编撰意图,把疑伪经归纳成六类。按照这种分类佛教信仰而编”【。因此,对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研究,可进一步加深了解当时佛教内部流行的思潮。这是本选题研究的第一层意义;其次,由于缺乏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完本,以往学术界对于《佛名经》的研究缺乏完整的文献材料。因此,搜集、鉴别敦煌遗书中属于二十卷本《佛说佛名经》的写本残卷,并进行录校整理,为学术界提供此经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整理本,已成为研究的前提。这一工作已基本完成,【肯M谝欢ǔ潭壬洗俳术界在《佛名经》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这是本选题研究的
敦煌遗书《佛说佛名经》(二十卷本)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