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村民自治的治理功效提升-自治组织培育和自治体系构建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村民自治的治理功效提升:自治组织培育和自治体系构建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

  内容提要民主是治理和参加的紧密结合,只有将有效性和正当性融为一炉的民主机制才有可能得到巩固。目前村民自治受其地位的弱小性、组织的单一性、资源的有限性和行政干预等原因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其治理功效。增强农村民主治理功效需要扩展和重构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需要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着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组织体系,完善社会自治功效。
  关键词村民自治 自治体系 不足 功效扩展
  分类号D5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21)03-0008-03
  村民自治是一个基层群众自治形式,含有直接民主的特征,但直接民主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全部是详细事务的管理者;村民享受直接民主权利也并不等于每一个村民全部有权直接参加和实施村内的一切事务。所以,村民进行自治活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来实施。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正是村民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经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和村民利益亲密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从目前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因为受到很多原因的影响,现有的村民自治组织有其本身的不足,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也难以充足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需要进行组织体系创新。村民自治的治理功效提升,需要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着力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组织体系,完善社会自治功效。
  一、偏离和无力:村民自治组织的局限
  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竞争性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为工作机构,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议事决议机构,以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等为监督机构,以村民小组为联络农民群众的详细机制的自治组织体系。在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的是村民委员会,它负担着组织自治活动、管理村庄事务的职能,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组织载体,也是整个村民自治运作的中枢。从目前村民自治实践来看,因为受其地位的弱小性、组织的单一性、资源的有限性和行政干预等原因的限制,村民自治组织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治理功效。
  第一,组织的行政化。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化,是制约村民自治规范运作的突出问题。尽管伴随国家“三农”政策的调整,村民自治的外部性环境大为改观,村民自治组织面临的行政压力也对应地有所减轻,不过,在落实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和推行惠农政策的过程中,县乡基层政府依然会依循“路径依靠”的逻辑,以行政指令的形式施压于村民自治组织来实施政策。在完成新时期这些行政任务的过程中,村民自治组织仍难摆脱行政化的“宿命”。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化,挤压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减弱了村民自治的自主性,致使村民的民主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置”,不利于村民自治规范、有序地发展。
  第二,职能的片面化。村民自治作为一个重塑乡村秩序和重建国家政权正当性的国家制度安排,含有社会发育和国家建构的双重特征。作为国家构建的制度文本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要求,村民委员的职能关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推行自治职能,办理“村务”;二是配合乡镇政府工作,协理“政务”。在压力型体制下,处于乡镇行政主控下的村民委员会往往将

2021年村民自治的治理功效提升-自治组织培育和自治体系构建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