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目录
总则 1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2
风险分析 2
事件分级 10
组织机构及职责 10
组织机构 10
应急救援工作组 10
监测与预警 10
风险监测 10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10
预警调整和结束 12
处置程序 13
处置措施 16
先期处置 16
应急处置 16
后期处置 17
7预案附件 18
应急通讯录 18
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19
关键路线、标识和图纸 20
相关应急预案 20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规范公司地震灾害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救援处置 能力,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运行,最 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员工和家属生命安 全,维护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 相关规定,结合股份公司生产工作实际,制订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协调公司范围内的地震灾害应急管 理和抗震救灾工作,是公司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的 指导性文件和实施方案,适用于公司办公区。
工作原则
公司地震灾害应急和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 级负责、属地为主、依靠政府、立足自救、资源共享、快速 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项目部立即按照职 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项目部是应对本项
目地震灾害的责任主体,公司根据地震灾害情况给予指导、
协调和支持。公司机关区域发生地震灾害时,公司按受灾单 位实施。
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机关和各项目部地
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成。本预案是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 预案的子预案。发生地震灾情后,各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应 与所在国家市 (县) 级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相衔接, 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2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风险分析
地震风险分析 公司一些项目部处于地震多发区,地震灾害分为直接灾 害和次生灾害两种。
直接灾害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 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
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 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水体的振荡,如海啸、 湖震等;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 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 最重要的原因。
次生灾害是指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 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 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 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 害,如瘟疫与饥荒。
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
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 措手不及。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 抗御行动。
具体风险分析见表 -1。
-1 地震风险分析
序 号
风险来 源
危险因素分析
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
1
地壳运
不规则的地壳运动、断
房屋倒塌、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地震发生 地及周边
动等
裂等(不可抗因素)
等
2
承灾体 的易损 性
房屋老化、抗震烈度较 小、地基不稳等
房屋倒塌、 人员伤亡、 火灾、经济 损失等
公司本部 办公、生 活区
3
应急救
援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性 差、分工不明确、受灾 人员自救意识淡薄等。
错失第一 救援时间 导致受灾 人员受到 二次伤害 或死亡等
公司受灾 人员
4
次生伤 害
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 瘟疫等次生伤害
灾害程度 扩大导致 伤亡增加
等
公司受灾 人员
事件分级
地震分级标准
事件分级
分级标准
特别重大地震
造成员工及家属30人及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0
人及以上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亿元及以上
的地震灾害(发生 )
重大地震
造成员工及家属死亡 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或者50
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0万元及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震灾害(发生 )
较大
造成员工及家属死亡 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或者10 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震灾害(发生 )
一般
造成员工及家属死亡 3人以下,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或者造成直接经济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