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为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讨。发现创设新情景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创设问题情景 1、创设反映概念、原理的实质与内涵的新情景问题从学生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挖掘出新情景问题,以这一问题的情景为线索,逐步展开,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表面粗糙度这一概念,我是这样讲述的,表面粗糙度反映零件表面凸凹不平的程度,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滑,当表面粗糙度极小的时候,这样的表面就可以成为镜面了。此时课堂一片寂静。我问什么物品可作镜面?镜子,为什么镜子能成像?粗糙度小,光线发生全反射。古时用什么做镜子?铜镜。怎样加工?铸造、沙石打磨、动物毛皮抛光。现在怎样加工?刨削、磨削、研磨、抛光, 表面粗糙度可达 0。01μM以下。这些一环扣一环、极富思考性和形象化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一些深奥的概念和科学原理,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会不会去思考和研究,从平凡中找出事物的内涵和表象。 2、创设动态新情景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硬记书本上的知识只能使思维僵化。因此,需要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想象的基础上发挥。例如,在讲授《机械基础》这门课时,我开始用挂图来讲述四杆机构的原理,什么是极位夹角,什么是四杆机构的死点?没有一个学生点头。于是,我把四杆机构的模型拿出来,拨动曲柄,四杆机构动起来了。再问刚才的两个问题,回答到,曲柄连杆的两个共线位置的夹角就是极位夹角,曲柄连杆的两个共线位置就是四杆机构的两个死点。学生点头了,于是,我就讲四杆机构如何演变,得到曲柄滑块机构······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形,在黑板上用图形表示的四杆机构是静态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是静态的,难以想象出动态中的四杆机构的两个关键位置。当我用模型讲授时,四杆机构动起来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因为,在思维的过程中,动态的事物要比静态的事物在记忆中深刻。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一些动画课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开放性的新情景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一个事件的结果与很多因素相联系,各因素之间又有内部的关联,思考问题要多方面。例如,在讲授《冷冲模设计》时,多数学生不知这门课用在哪里。于是,我例举了清朝“甲午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清政府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交战,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最后,清政府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原因有哪些?有个学生说,战舰太少;另一个学生道,士兵不够勇敢;没有弹药。学生们只说对了一半。我说,这场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相差不大,但由于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失去了削弱日本海军力量的时机,最后一战就显得弱小了。另外,由于北洋海军主帅指挥不当,贻误战机,局势越来越被动。关键时刻,北洋海军的火炮不响了,水兵把炮弹打开,里面全是沙子,还有英国制造!清政府不能制造枪弹,全都依赖英国进口,没有制造业,更没有模具工业,要知道,子弹和炮弹都是由模具制造出来的。以上例子说明,事件原因的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审查、判断结果的正确与否, 使学生思维逻辑性得到锻炼。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