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1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我暑期以来读过的书中印象不是很深刻的一本书,虽然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家人漂泊在外的艰辛和家庭的温暖。
文章写了玛丽和她的妹妹劳拉以及他们的父母亲和妹妹去西北大草原的事,一路上他们带着一条叫哈利的狗努力前进,他们躲过了发大水的河流,这发大水的河流让哈利险些丧命,不过她后来还是回到劳拉身边。一路的艰难困苦都被他们克服了,最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心里所期待的印第安西北大草原,在这大草原上,
他们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不过,最后他们还是离开了大草原。这一次他们又将去何方呢?这个,我们也就不知道了。
这本书在我眼里看来完完全全的体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思想。因为他们是一家人,和谐美满,幸福。
书中的小主人公“劳拉”,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活泼,开朗,甚至有时候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妹妹小嘉莉当玩具,看上去似乎有一点小家子气,这就是她。
我想只要是看过这本书的人对她的印象肯定比我还深刻。
印第安大草原的生活也让他们稍稍加了点恐惧感,应为每当夜晚,时不时的就会有狼叫,甚至还会跑到附近。不过他们在一起还是很快乐的生活着,这一点让我很敬佩他们。
我还敬佩的是劳拉的父亲。只用了一些砍树的工具还有做房子要用的工具。就把一幢小木屋给盖好了,砍树的过程,我想我们都能想象,吃力!是什么力量使他这样做呢?
答案就是亲情,因为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妻子,都住的的舒服,不过这还有一种力量,就是爱的力量,他很爱自己的家人,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
《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真的令我受益一生,虽然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我想,只要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本书的。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2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里面的人物有时让我哭泣,有时让我欢笑,它带给我了许多感动和思考,我从中收获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讲述的是拓荒者的故事,劳拉一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大草原。一家人不畏辛苦,不怕困难,最终建起了一个温馨的家。他们的故事总是给我以感动,特别是当我看到他们用智慧克服种种困难,看到他们坚持不懈最终取得胜利的时候,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
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生动,读完这本书你会看到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关爱家人、友爱邻居的查尔斯爸爸;你还会看到细心温柔、勇敢坚强的卡罗琳妈妈;你会认识幽默风趣、善良热情的爱德华先生;你还会认识聪明懂事、善于发问、活泼开朗的劳拉;你会了解懂事、勤劳、文静、乖巧的玛丽;你还会了解惹人喜爱的小嘉丽;当然,其中还有忠诚的杰克,团结的皮特和帕蒂……这些人和动物都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他们乐观和坚强。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要心怀希望,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胆怯,也不应该害怕,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这样我们才能将困难解决掉。
这个小屋虽然简陋,但是里面却装满了爱。爸爸懂得体贴妈妈,妈妈会为爸爸着想,爸爸妈妈对三个女无比贴心和爱护,而女儿们也懂得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这样的一家令人羡慕。从中,我也明白了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多为爸爸妈妈着想,只有互相关爱着对方,才会感觉无比幸福。
希望大家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懂得更多。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3
近一段,我和妈妈比赛读书,她的书虽然又小又薄,我的却是一本又厚又大的书,不过我经过2星期的努力,我终于把这一本书看完了。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玛丽一家,主要讲的是他们到西部的生活,他们首先在车棚里过日子,后来又在大草原上盖了一间小木屋,他们和印的安人一起过日子,但是印第安人却常常想要赶走他们,但是爸却相信印第安人是好的,最后因为斯科特先生、爱德华兹先生都要去南部那里去,他们也只好离开小木屋,向着遥远的南方去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第安人,因为他们基本都不穿衣服,身体的颜色都是重色的,头上有鸟儿的’羽毛,身上有很多装饰,我对印第安人的形象感到吃惊,他们常常在大草原里打猎,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玛丽和罗兰,她们都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比如说有一起爸去独立市场买东西的时候,她们很困,但是不想睡觉,想要等爸回来的时候再觉,他们坐在椅子上等爸回来,突然“咚”的一声把她们吓得赶紧跑到被窝里,谁知道是她们的凳子倒了,由于她们太困了,所以妈没有告诉她们,后来爸回来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