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起病急,进展快,发病早期正确诊断、及时进入快速治疗通道,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1],而护理工作是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重要因素[2],良好的护理在尽快落实各项护理操作的同时,可以使患者在心理、认知、依从性等方面得到改善,显着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 6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患者心态,提高临床疗效,并与接受常规护理的 66 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间心内科住院的 13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2 例,女 50 例; 年龄 44 ~ 62 岁,平均年龄 ( 50. 15 ± ) 岁; 前壁心肌梗死 64 例,下后壁心肌梗死 38 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 30 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6 例,研究组中男40 例,女 26 例; 年龄 44 ~ 61 岁,平均年龄 ( 51. 15 ± ) 岁; 前壁心肌梗死 31 例,下后壁心肌梗死 20 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 15 例。对照组中男 42 例,女24 例,年龄 45 ~ 62 岁,平均年龄( ±) 岁,前壁心肌梗死 33 例,下后壁心肌梗死 18 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 15 例。患者多以胸痛、胸闷和心慌等症状就诊,入院时神志清楚,语言流畅,表现出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以及烦闷、无助等情感障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精神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 .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吸氧、多功能监护以及基础护理等。研究组患者另增加中医护理措施,主要有: ①辩证施护: 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评估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舌苔、脉象、面色,注意观察患者出汗、皮肤的温度、湿度的情况。阴寒凝滞者要注意保暖; 痰浊闭阻者注意豁痰开结; 气滞血瘀者注意行气通络; 阳气虚衰者注意顾护阳气。②情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疾病带来生理和精神心理的不适,极易引发情志失衡。护士要及时寻找和发现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情志失衡,给予劝导安慰、移情、情感宣泄以及借情、情志相胜法等,抵消和去除患者紧张、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维持七情平衡。③饮食调护: 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也可以濡养脏腑功能和四肢百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总量要适度,过饥则气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叮嘱患者应以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尤其是急性期
2 ~ 3 周内的排便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3],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腹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可用开塞露通便、或缓泻药口服以帮助排便[4].同时要根据辨证诊断制订膳食计划,以改善阴阳失衡,比如对于心阴不足、气血亏虚者可用玉竹、党参、当归、猪心等作为食疗之材。④运动指导: 在病情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