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批评艺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批评学生的艺术批评和表扬是同时在在的, 学生喜欢表扬而不喜欢批评, 如何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批评而不产生反感呢?我想,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评和表扬相结合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 批评像一只鸽子, 放出去就不能回来。任何人在犯了错误后, 总是找出种种理由说自己是正确的, 因而很难接受批评。那么怎样才能让犯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呢?那就是批评和表扬相结合。在批评之前, 先了解错误产生过程及原因, 然后站在犯错误的同学角度上看问题, 这样就有了表扬的依据, 再站在教师的角度上看问题所在,并提出批评。在被表扬的心理状态下,人是愿意接受批评的。二、批评的时机的把握批评得把握一个时机,在出现错误后立即就进行批评,往往被批评的学生不予接受,因为这时他所想到的是自己的正确性和别人的错误性。因而对于刚犯错误的学生, 不要及时忙于批评和指责,而应该让他冷静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找他谈谈他所犯的错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会理智地分析问题和接受老师的批评的。三、批评的程度的把握批评并不是全部的指责, 并不是将过去的所有的错误都翻出来曝光, 批评还得掌握一个度, 否则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批评应该是就事论事, 就事情本身而批评, 对于中学生而言, 有时蜻蜓点水的批评就能够让学生体会了, 有时不需要点名道姓地批评, 只需要委婉地说出就行, 有时批评的话语是含糊的而不要清晰的。要记住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改正错误, 而不加强错误。四、批评的地点的选择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 他们的成人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最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形象,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学生,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他是不会接受批评的,因而,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注意地点的选择。最好不能在班级里、办公室里、教室走廊里, 而应该选择人少、周围环境悠静、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场所进行, 这样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尊重,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也容易接受。总之,批评是一门艺术,老师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与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 批评与表扬结伴而行, 相融而生。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评手段时要讲究艺术, 要让学生容易接受你的批评,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热爱学生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看到,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讽刺、训斥、挖苦、罚款、体罚等极端措施, 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孕育,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 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侯, 他也时刻记着: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而应‘充满情和爱’”。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使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的批评在学生眼里就是整人。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 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 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二、批评应注重给学生“良性刺激”。讽刺、挖苦、整学生都是批评的不良手段, 不仅起不到有效持久的教育目的, 而且容易与学生建立敌对关系, 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教育陷于僵化状态。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 赶去向师父辞行:“师父, 我已经学够了, 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 ”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 ”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 ”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溢出来。“满了吗? ”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 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 ”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从表面上看,徒弟确实把碗装满了,可既然师父能再装进东西, 就不能说碗已满了。面对徒弟的缺点, 师父既没有姑息迁就, 也没有严加训斥,而是以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给徒弟以“良性刺激”,教徒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位师父所采取的别致的批评方式, 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非常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三、批评学生要坚持说理与动情相结合。说理是向学生讲清道理, 动情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

批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