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美文腊八节
每十二个月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下面是xx整理的相关腊八节的美文摘抄,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扎实、平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多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近,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伴随这味道不停飘散不停弥漫,年味也就不停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沉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和新年相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十二个月这个时候,我全部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全部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部分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平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平常百姓家的。因此,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近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故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示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不论怎样,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根据习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但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全部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么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大家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么一个习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全部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能够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平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严寒,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
2021年腊八节的美文腊八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