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ppt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二节 地壳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二、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地震波研究的成果。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P波)、 横波(S波)和面波, 其中对地球内部构造研究有意义的是纵波和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称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横波。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从地震的震源激发向四面八方传播, 到达地表的各个地震台站后被地震仪所记录下来。根据这些记录,人们可以推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速度变化以及介质的特点,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传播速度:
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可用公式表示为:
 vp= vs=
ρ为介质密度
K为介质的体变模量(即物体在围限压力下能缩小的程度,K值愈大物体愈难缩小)
μ为切变模量(即物体在定向力作用下形状能改变的程度,μ值愈大物体愈难变形)。
所以,地震波速的变化就意味着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液体中,切变模量μ=0 ,所以横波不能通过。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的传播如同光波一样,当遇到不同波速介质的突变界面时,地震波射线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种界面称为波速不连续面。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递增变化的。但其中出现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1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M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s左右;/s。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G面)位于地下2885 km的深处,从上往下,/s, km/s向下突然消失, 且地震波出现极明显的反射、折射现象。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低速带(或低速层)出现的深度一般介于60~250 km之间,接近地幔的顶部,在低速带内,地震波速度不仅未随深度而增加,反而比上层减小5%~10%左右;并且,局部地段横波消失。该圈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以上为岩石圈。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地球内部圈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 文件大小18.33 MB
  • 时间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