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9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前言
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
防灾预案的编制、明白卡的填报
地质灾害天气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救灾工作组织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民众的防灾减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则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我国
开展群测
群防工作
开展省、市(州)、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
编制省、市(州)、县(市、区)年度防灾预案
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防灾、避险明白卡)
实施受灾农户的避让搬迁工程
气象地质灾害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取得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
、排查、详查达252县次,。

,有效保护了68余万群众、近450亿元的财产安全。
,累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近500万份,培训地质灾害防灾(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受威胁群众、在校学生以及在建工地相关人员500余万人次,参与应急避险演练达220万人次。
雅安地震灾区没有出现1起重大因灾伤亡事件。
成功避险696处,避免了65564人的因灾伤亡,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完善和规范此项工作;
◆供各级政府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借鉴;
◆增强政府和公众防灾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让受威胁的民众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参与;
成为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工作的主人和主体。
存在问题
◆认识上存在差异(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关系与争论);
◆相关要求和标准,需随群测群防工作推进而变化与改进;
◆防灾、减灾中,预测预报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培训目的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
一、法律依据
二、工作组织
三、调查制度
四、监测制度
五、预防制度和措施
六、宣传和培训
体系的构成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一、法 律 依 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重要性
★ 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 明确了群测群防体系的构成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 受威胁的基层政府、相关人员和居民
责任、义务、作用
作出了相关规定
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是编制好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案,指导、构建适合当地的地
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条件。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工作组织
组织工作的重点
建立群测群防的行政管理体系
群测群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1、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与群测群防工作
行政管理工
作体系定义
根据地质灾害分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划分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和群众参与,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示意框图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体系可表述为:
1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同级人民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负有领导责任;
2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相关部门负有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责任;
3、地质灾害发生属地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受威协的基层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及民众按职责分工,有积极参与的防灾、減灾的责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危及铁路、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方面 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相关部门:
在所在地政府领导下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会同)下,作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