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轼前世曾来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轼前世曾来过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二十四岁的苏轼重游河南渑池一处憎舍,发现五年前遇见的老和尚已死,只留下贮藏骨灰的小塔,而昔日留题诗句的墙壁也已破败不堪。眼前景象让他写下“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的诗句,感叹人生的行止不定。
  当时的苏轼并没有预料到,二十三年后自己会因为奉诏赴汝州就任,在长途跋涉失去幼子;四十年后自己会因为被赦免流放,在北归途中告别人间。
  苏轼一生踏访、客居近二十个地方,多为外调和远贬。足迹遍及凤翔、汴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颖州、英州、惠州、儋州、廉州、舒州、永州等地。即使在五十二岁时重返杭州任知州,过上惬意的生活,也仅两三年而已。
  宋代交通尚不发达,苏轼辗转于各座大小城市,甚至远赴荒城孤村,途中劳累可想而知。难免会在作品中慨叹寓剧也乡、流落天涯的无奈之情。不过,也有几个地方曾给苏轼稍微稳定的生活,杭州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到杭州那年,苏轼三十四岁,正值壮年。因为受不了朝廷新旧两派无休止的争斗,他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一待就是三年。

  期间,苏轼最喜欢到西湖游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在那时创作的。巧妙地把西湖比做西施,不仅苏轼自己得意,后人也认同它是对西湖最适当的评语。
  到西湖东南昊山最高处寻访有美堂时,苏轼遇到一场充满声势的暴雨,遂作诗记下这一奇观。他奇思妙想,觉得暴雨就像泉水洒在李白的脸上,而这从天倾泻下来的珠玉就是诗仙所写的瑰丽诗篇。
  好游历的苏轼,更乐于会同友人一起出行。一次在西湖孤山与两位好友玩得尽兴,他返家后回味起虽清淡却快乐的游览经历,居然觉得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急忙怍黼捉转瞬即逝的印象,因为“清景―失后难摹”。这种感受。应该与现在的背包客急于上网写“自助游攻略”的心理比较类似。
  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职,已是十六年之后。这时的他虽然依旧不能容于朝廷新旧两派,但个人处境毕竟要比十年前因“乌台诗案”差点被砍头要好得

苏轼前世曾来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