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姓名:吴爱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周家骥
20050501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教师、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编制教师问题行为评定问卷
对上海市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现状,
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不同维度按存在程度的大小依次
排列为教育观念、职业意识、管理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中小学教
师问题行为的差异检验显示男、女教师在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小学教师在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岁和岁的教
师在教学态度和教育观念二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郊区中学教师在教学态
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中有轻微程度、一般程度、较重程度
问题行为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中学教师所占比例大
于小学教师,男教师所占比例大于女教师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主
要表现形式是偏袒、孤立、冷淡等不当行为《教师自评问卷》与《校长评问
卷》、《教师自评问卷》与《学生评问卷》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上海市中小学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尚可,人际关系良好,但翅体化程度严重争焦虑程度高中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
男、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老年
教师有不同程度问题行为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体中小学教师
被试及成人全国常模提出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做好中
小学教师的职前筛选、资格认定、职前培训等系列工作,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
心理学理论素养,开展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时期教师的问题行为与学生素质的相关研究》
子课题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研究现状
自从世纪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开展对题行为
的研究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但仅局限在儿童及青少年领
域开展问题行为的研究。我国学者将问题行为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只
是近十几年来的事,而且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尤其是对教师问题行为的系统研究
更少。
学校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
主要推动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有很
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心理学家提出从生态系
统的角度考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
组成部分,都受课堂内生态关系的制约,教师和学生的知觉和行为相互联系、彼
此影响,共同构成课堂内的知觉和行为模式。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改变学生的
新途径—从改变教师自身的知觉和行为着手。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知识的
培训,可以改变教师的知觉,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科学,减少或避免由于教师的
问题行为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问皿行为的定义
迄今为止,对“问题行为”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
的定义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
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这个定义较为经典,且被国内外学者
广泛引用。
“教师问题行为”,有的研究者又称其为“教师
问题心理”,对它的表述大同小异。何立婴在《教师心理》一书中这样
认为“凡是引起学生消极反应,或不良行为的教师行为都是问题行为。刘启
珍,明庆华在《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一书中这样定义“教师问题
心理指教师身上出现的不符合教学规律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
第一部分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研究现状
自从世纪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开展对题行为
的研究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但仅局限在儿童及青少年领
域开展问题行为的研究。我国学者将问题行为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只
是近十几年来的事,而且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尤其是对教师问题行为的系统研究
更少。
学校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
主要推动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有很
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心理学家提出从生态系
统的角度考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
组成部分,都受课堂内生态关系的制约,教师和学生的知觉和行为相互联系、彼
此影响,共同构成课堂内的知觉和行为模式。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改变学生的
新途径—从改变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