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的发展与特点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光学特性
液晶分子的沿面排列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件
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技术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
液晶显示器的主要材料及制造工艺
液晶技术的新进展
第三章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的发展与特点
一、液晶显示的发展过程
★ 1888年奥地利的植物学家F·Reinitzer在做加热胆甾醇的苯甲酸脂实验时发现,这类物质在加热溶化后不是透明的液体,而是一种呈浑浊态的粘稠液体,
当进一步升温,才变成透明的液体。他把这种粘稠而浑浊的液体放到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种液体具有双折射性。
第三章液晶显示
★ 196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普林斯顿研究所的一位年轻工作者海麦尔将电子学知识用于液晶的光学特性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 1968年,海麦尔及其研究小组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平板显示器,从此开始了液晶显示的新纪元。
★ 1889年,德国物理学家D·Leimann也发现了这种粘稠液体,将其命名为“液晶”,简称为“LC”。
第三章液晶显示
二、液晶显示的特点
1、低电压、低功耗
2、平板结构
3、被动显示
4、显示信息量大
5、易于彩色化
6、长寿命
7、无辐射、无污染
1、显示视角小
2、响应速度慢
3、亮度由背光源决定。
优点
缺点
第三章液晶显示
三、液晶的分类
1、液晶实际上是物质的一种形态,也有人称其为物质的第四态。
液晶即具有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晶体一样的各向异性。
第三章液晶显示
溶致液晶:某些有机物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显示出液晶态,
热致液晶:某些有机物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呈现出液晶状态。
互变相变(可逆相变):
2、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
单变相变:
第三章液晶显示
热致液晶分类:
⑴近晶相液晶(Smectic)又称层状液晶
棒状或条状分子按层状排列,二维有序,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其方向可垂直于层面或与层面倾斜。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易滑动,具有二维的流动性。近晶相液晶的粘度与表面张力较大,用手摸有似肥皂的滑涩感,对外界的电、磁、温度变化都不敏感。光学上显示正双折射性。
第三章液晶显示
⑵向列相液晶(Nematic)又称丝状液晶
由长径比很大的棒状分子组成,保持与轴向平行的排列状态。分子的重心杂乱无序,并容易顺着长轴方向自由移动,像液体一样富于流动性。光学特性像单轴晶体,呈正的双折射性。对外界的电、磁、温度、应力都比较敏感,是显示器件上广泛使用的材料。
第三章液晶显示
⑶胆甾相液晶(Cholesteric),也称螺旋状液晶
※具有层状结构,分子长轴在层内是相互平行的,而在垂直于层的平面上,每层分子都会旋转一个角度。
※整体呈螺旋结构,螺距的长度与可见光波长相当。
※胆甾型液晶具有负的双折射性质。
※胆甾相液晶易受外力的影响,特别对温度敏感,温度的变化可引起螺距的改变,因此胆甾相液晶随温度改变颜色。
※胆甾相和向列相液晶可互相转换。
第三章液晶显示
第三章液晶显示
第三章液晶显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