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制作人朱大坤
要约大坤老师做个采访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刚做完了全国巡演,在上海的第二轮演出也即将展开,对于身为制作人的他来说,这段时间他生命里的重中之重就只有三个字――“金大班”。
先要市场,再要艺术
和大坤老师聊天,他总会问你一个问题,当艺术和市场发生冲突的时候,谁让谁?因为这是他近10年来无时不刻在思索的事,对他而言市场必定是要依赖于高质量的戏剧,对艺术的追求肯定是确保市场占有份额的必要条件。但是一旦市场跟艺术发生冲撞的时候,肯定是首先考虑市场,这是他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后得到的答案。现如今马上紧接着文艺体制的改革、文艺体系的转制,这一切的一切是往市场经济在转化,因此不确立一种理念的话,连生存都会成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不考虑市场,但大坤老师作为一个制作人不得不考虑市场。
责任 完美
别看大坤老师人高马大,精力旺盛的样子,其实已经60开外了(很多人听说这个都三个字:开玩笑!),从60年代开始从事舞美设计,到后来改行当制作人,他已经从事戏剧40余年了。作为老美术设计师,他至今还不忘经常过过瘾,当了9年制作人,说明书和海报几乎全是自己设计的,也算是缅怀一把老本行。
之前的一段时间听说大坤老师生病了,最近才复原。没休息好,又带着张疲惫憔悴的脸来上班了。他说多年来,有四个字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这四个字就是:责任、完美。
当制作人九年来他始终如一,哪怕立马倒下,也要追求这四个字。现在一天15~16个小时的工作量,对他来说绝对是超负荷运转。用他的话来说,每次离开家把门一关的时候,就想“老子今天晚上就没想再回来了”,曾经有个记者对他说“你很悲壮,完全就是壮士断腕那样。”今年3、4月《金大班》全国巡演前,他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在南京,晚上坐火车到安徽,安徽白天谈完到江西,第二天还得赶回来给学生上课,第三天准备出发到西南,重庆、武汉、成都,机票都订好了,上完课那天晚上,突然大吐血,止不住,一边吐一边跑到医院,医生诊断支气管血管破裂――透支太厉害了。他说,他感觉自己现在似乎是在磁悬浮列车上,一小时要开到
480公里,即便想歇一歇也停不下来,速度太快了。
大坤老师一直说,他这一辈子,似乎就是为舞台艺术而生的。《金大班》算是为他划了一个句号。功德圆满后,明年有好几个戏要等着他去做,其中就有两部戏想跟焦晃合作,搞莎士比亚的作品。他憋足了气要搞一些有气势的戏,比如在中国没有演过的《凯撒大帝》和《埃及艳后》,争取大投入大回报。
现
责任.完美――访制作人朱大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