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野草》读书报告
一、 引言
鲁迅的《野草》已成为一个历史存在, 但其本质的彰显却有待时日和学人的进一步挖掘。
对于部分学人的 《野草》 研究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得知: 他们大都将视点聚焦在文本的深
层意蕴, 即文本的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味层。 我们有必要对鲁迅野草的技术进
行关照, 但又不能孤立地关照, 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对文学文本的完整关照应该
是连续, 递进的过程, 脱离基石的虚以拔高是荒谬的, 凝滞于基石做圆心运动而无辐射之张
力又是拙劣的。
语言指作家言语行为的工具或载体, 可称为作品, 是以组合和聚合两种形式存在的, 它
本身就是一种形式, 是文本的话语系统。 言语活动总体来说关涉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 这样
的关涉使它成为有个性的体验和人类的共同经验, 从而具有一种深层意蕴。 作为言语范式的
方法论就是立足语言,探索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联以及由二者所构成的言语活动的多义性。
《野草》的形式和意味正好符合作为言语范式分析的范本,下文即是对其的具体分析。
二、 内容简介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
达了 20 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 、《淡淡的血痕
中》、《一觉》等篇目都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 《影的告别》 、《死火》、《墓碣文》等篇
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 《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
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 迷茫与疑惧,
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 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
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
三、 思路辨析
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 “绝望的抗战” 而催生的小花, 是他灵
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 “心灵斗争的记录”。 鲁迅以他不可模仿
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
愤激与焦躁,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
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
鲁迅毫不讳言现实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 却又认为, 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
得救。 他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诞与生命的幽黯, 一面依然抱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激情, 这是他高
。
1 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出许多存在主义者的地方。他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野草》的低沉阴郁、
桀骜不驯,体现出彷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者孤愤苍凉的心情,是作者真实的灵魂袒露;
是追寻生命意义却感到死亡的悲怆时的焦虑; 是独自与黑暗搏斗的直面真相的勇气, 是在无
路之处走出路来的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
《野草》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