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第三题关于看的几个词语。
教学
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
资源
教材开发:
为了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送别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孟浩然的诗,让学生随文交流,积累古诗,初步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相关材料:
黄鹤楼:
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因仙”,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种说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19870121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