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特点分析
制作人:杜欣昱 陈茜 赵波
张洋样 米尔扎提 阿热生
.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
.
(一)犯罪案件整体呈现出高发趋势
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案件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案件仍等仍然占据着力案排行榜的前茅。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的任务不断加重,经济犯罪活越来越呈现频繁,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种类增多。把绝大多数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和侦查职责赋予给了公安机关,在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之后,公安机关面临着新的更加繁重的挑战。
.
(二)公安机关经侦队伍的素质尚待提高
首先侦查人员经济专业知识水品普遍有限,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式。其次侦查人员的法律素质略显匮乏,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发杂的经济犯罪,需要不断的提高,从而更快,更准确的适应这种挑战。再是把提高侦查人员的政治素质因素必须大力重视。少数侦查人员在市场经济新的挑战中,缺乏努力做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应对这种严峻形势下的经济犯罪以及不能正确掌握法律和政策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无法最大力度的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
(三)法律滞后问题是对正确办案的掣肘
在我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犯罪严峻形势下,我国司法解释工作略显滞后,现实斗争工作的需求远远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构成经济犯罪所必需的认定情节没有一个标准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司法解释工作未能够及时的跟进,不能满足斗争的需要,这不仅促使经济犯罪被公安机关认定困难,而且造成公检法很难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并且导致三家对待经济犯罪案件的分歧越来越严重。
.
(四)经济案件的取证工作难 产生许多实际困难
一是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有利时机被延误,原因在于受害的单位或者受害人隐瞒案件不报案或报案不及时,同时,由于有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存在商业受贿行为牵扯到受害单位的负责人,这些企业害怕自身其它的经济犯罪案件被侦查机关牵出,收到处罚,所以往往隐瞒案件不报案;
二是经济犯罪活动的危害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大力重视,在公安机关破案过程中无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这也是造成经济犯罪案件取证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公安机关的经济侦查部门面对跨区域甚至跨国的经济犯罪手段有限,取证困难,导致经济犯罪分子跨区域甚至跨国作案频繁,同时,经济犯罪分子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现代经济运作的方法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被其充分掌握,犯罪分子能够通晓和熟练运用电脑,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创造新的犯罪形式和犯罪手段,给打击和预防工作增加了难度。当然公安机关的经济侦查部门的证据观念不强也是导致经济案件取证难问题,经侦部门无法及时的正确筛选对案件的有用信息和辅助信息,导致取证困难。
.
(二)经济犯罪群体化
经济犯罪案件中群体作案现象越来越突显,查处一个经济犯罪案件带出一窝,一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犯罪嫌疑人经常采取上下勾结,内外联合,共同策划等手段,一个案件往往涉及几十人。犯罪嫌疑人经常性的采取上下勾结、内外联合,共同策划等复杂的手段。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造和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专项行动中,全国各地公安局的经济侦查部门不等不靠,主动联系工商部门、烟草部门等,经过周密排摸和缜密的侦查,不断的破获了各种制造假冒伪劣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件。例如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在2011年7月7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20万元,当场查扣大量各类假冒卷烟,价值约4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人。在“亮剑”专项行动中,全国破案很多起,将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绳之以法并且端掉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窝点,打掉制造销售假冒伪劣犯罪团伙,收缴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侦人员也是有能力,也有实力来应对现实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犯罪群体化。
.
(三)犯罪手段呈多样化
目前出现利用洗钱的方式将贪污受贿所得合法化,而且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财物,非现金性行贿现象增多,有的安排性贿赂,有的安排旅游,送购物券,商场提货单等。在犯罪形式上有所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增多,贪污受贿手段更为巧妙,更为隐蔽,以权谋私的形式更加专业化,多样化。
.
经济犯罪特点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