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家中学 窦国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三个字的读音:匿、祷、衍
2. 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描绘的形象。
3. 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美读和学生的品读把握作品形象。
2.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3. 合作创读,对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再创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篇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通过诗文培养学生理解父母的爱,也要表达对父母的爱的真挚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设置情境,营造气氛: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为学习本文造势。
【活动2】一课一词语: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通过“一课一词语”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小游戏导入:听文章,猜性格
《金色花》。
,猜一猜作者是一个有着怎样性格的人?
二、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
。
,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去读。
读准这三个字:罗摩衍那(yǎn) 匿笑(nì) 祷告(dǎo)
(二)展示朗读
一首好诗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请同学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美读出来。
(三)重点句子朗读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四)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尝试用“这是一首写 的散文诗。”的句式概括文意。
明确:这是一首写孩子变成金色花回报母爱的散文诗。
四、研读课文---感悟真爱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他(她)为妈妈做了哪些事?
,反映了他(她)怎样的性格,也表现了他(
金色花 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