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征婚启事征『情』还是征『钱』.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征婚启事征『情』还是征『钱』
  从1981年“新中国第一条征婚启事”诞生至今,征婚启事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不同时期的征婚启事,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潮、婚姻观念和价值取向。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一颗红心,80年代的工商兵,90年代的个体老板,一直到今日的“白骨精”,从“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到如今的“郎‘财’女貌”“财富巨子”的征婚转变,我们不禁要问:征婚启事,到底是征“情”还是征“钱”?
  
  中国人征婚启事的潮流变化
  文/闻辛
  新中国第一条征婚启事出现在1981年1月8日,征婚者是四川江津的一位数学教师――丁乃钧,他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公开征婚人的典型代表。这条征婚启事刊于1981年初的《市场报》,政治和经济“问题”一一交代,很土但很真。短期内引来270多名应征者,最后与丁乃钧结为伉俪的是在吉林某校任教的28岁姑娘。80年代后期,征婚启事的效应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观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变化很大,人们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尊重
,由此一个在征婚中原本并不常见的介绍词――离异,也出现在了征婚启事中。在1995年的征婚启事中,离异已不是障碍,也不影响再次婚姻的选择,只要其他各方面条件过硬,哪怕是离异带个孩子,照样吃香得很。随着下岗、辞职、下海这些新生名词的出现,过去的“国有企业”早就不再金贵。国企员工已经成了没人要的包袱,而个体私企老板最受欢迎,显然成了人人看好的香饽饽。人们对暴发户、个体户由以前的看不起逐渐变为羡慕和崇拜。
  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婚姻中具有优势作用的因素也慢慢地转向个人、经济和文化方面,家庭和政治的因素已基本不被重视了,职位高低也不再是人们评判的唯一标准了,钱,成了衡量能力的新标尺。
  现如今的征婚启事中,早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单纯和真诚,其中也不乏虚假的,以征婚为由头敛财的骗局,说到底这样的征婚就是冲着你的钱来的,与感情无关。但不可全看做是有企图的,一部分还是诚心的。在学历、身高、家庭背景等要素重要性变化中,男方的经济收入成为最重要的要素,而女方的性格与文化修养也被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
  从1981年第一条征婚启事到现在专业婚介所的繁盛,20多年间时代性的征婚蜕变,征婚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最终目的,都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征婚启事了。这都是时代变迁和与时俱进的结果,或许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社会民风的一种传达。

  
  征婚启事,须得几番凝伫
  文/博陵
  从20世纪80年代的征婚启事到现在物欲横流的征婚启事,这种不言而喻的历史变化,演变到今天,有一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从1983年的“心地善良,能料理家务,有正式工作”到1987年的“学历工资”已开始重要,如若是外籍华人便皆大欢喜,再到如今的征婚启事里的车子、房子、票子,为何征婚启事中的要求一路飙升?
  20世纪80年代,人们每个月只有80元的微薄收入,爱好文学的未婚男子普遍是广大未婚女子的心之所属。因为在那个知识几近贫乏的年代,爱好文学可以更好地诠释一个人的内心修养,爱好文学的男子便受到了未婚女子的垂青。而男子在那个时代的征婚对于女子的要求则很简单。
  1987年的征婚启事,

征婚启事征『情』还是征『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4-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