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改过 66 论点知错就改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做人应该学会改过。不要因为利益、面子的缘故而拒绝改过。要学会接受批评。诚心的改过需要自省。犯了错误只要肯改过,就能得到宽容和谅解。犯错和改错的过程,就是人成长的过程。改过以后要吸取教训。要给他人改过的机会。名言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 天天要扫地一样。——毛泽东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人告之以有过,则窃喜。——孟子良药苦口, 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 惟达者能受之。——《三国志》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赛罗一个人即使犯了过错, 只要能痛改前非, 不再固执, 这种人就不失为聪明而有福之人。—索福克勒斯能够惭愧的人,无论天上人间都可以不咎既往。——莎士比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达尔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歌德不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韩愈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规劝大多数人, 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为见效了, 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使打击。——莫里哀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萧伯纳典型论据归还图书的男子——改过的过程是人成长的过程一位年近 40 岁的长得高高瘦瘦、书卷味很重的男子汗涔涔地赶到杭州市新华书店解放路门市部, 打开手中拎着的两只大口袋, 取出里面装着的 7 个用牛皮纸捆扎的纸包,里面装着价值 2928 元的崭新建筑类专业书籍。他留下一张忏悔的纸条和一个无可考证的姓名又匆匆而去。纸条上面写道:“新华书店领导: 我在十余年前曾在贵店偷窃图书, 损害了贵店的经济利益, 至今仍有部分图书尚未归还, 心里一直不安。本想原物归还, 但恐这些图书都已贬值破损, 不能为贵店产生经济效益。为此, 特将我近年来所购的大型图书, 选择保存较好的, 作为代替物归还。不知当否。”从犯人到大学生——改过使人进步上海青年金城曾被判刑七年。他在狱中洗心革面认真改造。出狱后,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 获得了华东师大自学考试五门单科成绩合格证书。在从犯人到大学生的奋斗中, 他同时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任。金城自己这样说:“七年的服刑改造, 对我来说, 虽然是一种洗刷不掉的耻辱, 但我也从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我尽管失去了从 2 岁到 0 岁这段时光,但却可以赢得 0 岁以后有所作为的年华。”皇甫谧发愤读书——做人应该学会改过晋人皇甫谧小时候跟着叔父生活, 他游手好闲、放荡不羁, 手不沾书, 不学无术, 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人们以为他一定是个不成才的痴人。出落到 20 岁,叔母把皇甫谧叫到跟前,痛心的陈述、沙哑的声音, 让皇甫谧顿时悔恨交加, 由衷感激。他请教老师, 借来书籍, 开始发奋学习。在他不幸得了风湿性麻痹症, 导致半身不遂以后, 仍然手不释卷, 专心攻读, 有人劝他这样用功会短命的, 皇甫谧回答:“只要早晨学到了知识,即使晚上死了,也不觉得命短。”他的著述很多, 还精通医学,其中《甲乙经》是我国论述针灸的重要文献。唐太宗纳谏改过——肯改过就能得到谅解和信赖据《资治通鉴》记载, 贞观年间, 广州都督党仁弘, 恣意妄为,“赃百余万”,被弹劾。太宗善其“材略”,亲自为之说情,遂命撤案。然而大理上奏要诛党仁弘,弄得太宗十分为难,最后终于悟出真理, 承认了自己干预大理办案的错误, 深感内疚,“欲席蒿于高郊。一日进蔬食, 以谢罪于天三日”。唐太宗善于纳谏, 敢于承认错误, 并知错必纠, 受到大臣们的信赖, 天下太平, 人民安居乐业, 在中国历史上有“贞观之治”的美称。宋昭公途穷知过——诚心的改过需要自省春秋时, 宋国一度内政不修, 引起动乱, 当时的国君宋昭公落得众叛亲离, 被迫出逃。在路上, 宋昭公进行了深刻反思, 他对车夫说:“我知道这次被迫出逃的原因了。”车夫说: “是什么呢?”昭公说: “以前,不论我穿什么衣裳,侍从都说我漂亮;不论我有什么言行, 大臣都说我英明。这样, 内外两方面我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 最终就落得如此下场。”从此, 昭公改弦易辙, 注重品德修养。不到两年, 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内, 让他重登王位。他死后, 谥为“昭”,就含有称赞他知过必改的意义。车夫改过——要学会接受批评晏子有一位车夫, 因为是给相国驾车, 自己非常得意。一天, 他的妻子从门缝里看见丈夫头拥华盖,驱策四匹大马扬扬得意地从门口经过, 很是不满。车夫一回家, 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十分奇怪, 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过 6 尺,为齐国相,名显诸侯。但今天我看他出行,志向深远,常常
论点改过6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