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失真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破坏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削弱了会计工作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单位领导人法制观念淡薄和严重的本位主义
会计工作是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法及有关财会制度进行的。然而,许多单位的领导人却不能严格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往往从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出发,不考虑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反映出不仅他们法制观念淡薄,而且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原因。
(二)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由于财务账目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规则,导致账目管理混乱,账证、账账、账实严重不符。有些单位由于频繁的更换会计人员,一个人一种做账方法,从而导致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使用存在严重的前后不一致现象,违背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更有甚者对内一套账对外一套账,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资产、收入、成本费用失真
资产失真主要是指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拥有的数额不符,即账实不符,资产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虚增资产或虚报损失,其中,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更是随意地增加或减少。收入的失真主要是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坐支或转移收入,甚至是私设金库。成本、费用的失真主要是指有意识的增加或减少成本和费用,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有些单位为了达到少缴税或是获得贷款等种种目的,而肆意地增加、减少资产、收入和费用。
(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素质,都会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从我国目前会计队伍现状看,不仅数量不足,且素质不高。有的因为素质偏低或经验不足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有的则因为工作不认真,马虎大意而漏洞不断;还有的则是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五)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
目前,大多数单位虽然都制定了内部财务规章,但其中有的单位在执行时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只将其当作应付上级和有关部门检查的装饰物;还有的在制定时就玩弄辞藻,有意规避国家财会法律法规的某些规定。此外,还有少数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内部财会制度。正是由于单位内部财会制度的不完善和不落实,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 危及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交易要靠信用来完成,如果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市场交易也无法进行。“以诚立行,以信取人”是自古以来市场交易中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然而近几年来,大量的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现象却说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不诚信之风正迅速蔓延,这不仅给社会带来危害,给国家资产造成重大损失,对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市场交易的正常进行。
(二) 危及投资者利益
会计信息不真实会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直接危害。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作出投资与否的重要依据,便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这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