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知识进展学习资料肝纤维化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胶原蛋白又称胶原, 是由三条肽链拧成的螺旋形纤维状蛋白质, 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重要的蛋白质。血清 IV 型胶原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一、病因: 1、感染性: 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 2、先天性代谢缺陷: 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 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3、化学性: 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药物性肝病 4、其他: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二、病理过程: 肝脏遭到各种致病原侵袭时,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 肝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 进行组织修复。肝纤维化是指这种组织修复过程、过度及失控时, 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 形成假小叶及结节,成为肝硬化。一、诊断: 1、肝纤四项: 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1) III 型前胶原( PCIII ): 反映肝内 III 型胶原合成, 血清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III 型前胶原 N 端肽是血液中纤维片段, 不是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仅仅提示参考作用。《氨基(N) 端和羧基(C) 端肽被内切酶切下游离在血中, 随胶原合成的活跃而增加。 1985 年国外从山羊胎皮中提取 PC- Ⅲ,建立的 RIA 检测法,测定 50 例肝病血清 PC- Ⅲ,结果显示 PC- Ⅲ值与肝纤维活动程度相关。 199 0 年国人李伟道等以人胎皮中提取 PC- Ⅲ建立了 PC- Ⅲ的 RIA 法。至今国内外有关 P- Ⅲ-P 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 P- Ⅲ-P 至今仍是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 以及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程及慢性肝病预后的较好指标。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首先它无器官特异性, 所以在诊断肝病时,要先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 P- Ⅲ-P 升高的情况。其次, 在各种肝病中血清 P- Ⅲ-P 含量有较大重叠, 所以难以确定肝病的类型》。 1) 血清 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 2) 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等血清 PCⅢ不一定增高。) PCIII 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 4) 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5) 持续 PCIII 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 PCIII 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 说明 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2) IV 型胶原( IV-C):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 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 Ⅳ-C 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 )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 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 )与基底膜相关疾病也可出现Ⅳ-C 的异常,
肝纤维化、蛋白指纹图谱(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