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川德阳市广汉雒城二小 潘俊秀
电话:**********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分好小组。
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首先要进行合理地分组,做到组员结构的合理。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明确合作任务。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在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我的课堂教学中,也明确了这一点。如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题目,独立完成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四年级语文预习时,我让小组集体预习。预习要求根据教材每课的"预习"来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 1、自已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自已利用方法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课后题,可以在课文中勾画、批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4、质疑,小组内同学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学释疑,如遇到大家都不能解决问题,由组长将意见综合起来,并提出。
三、精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一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一篇课文的所有知识点都得用上合作学习。那么怎样将合作的内容选“准”选“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选择合作内容时,
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