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保靖县夯沙乡吕洞山旅游发展的深度思考保靖县委党校邓光羽谢长明胡锦一、前言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夯沙乡吕洞山民俗旅游发展研究的文章----< 湘西保靖县夯沙乡开发风光民俗休闲旅游可行性分析>。在那篇文章里,我主要从几个方面做了可行性分析: 1 、确定夯沙发展旅游的两大主题:休闲游和观光游。休闲旅游的定义: 休闲旅游, 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休闲为主要目的, 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 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观光旅游的元素不外乎两点: 优美的自然风光, 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这两点, 夯沙乡都具备。不管是境内遍布的苗族古村落还是奇幻瑰丽的山峰, 抑或是多姿多彩的高山峡谷, 挺立的峭壁, 神奇的怪石, 造型独特的峰峦, 高低大小的瀑布, 郁郁葱葱的茶园, 密密麻麻的梯田, 以及如画一般分布的田畦, 整个夯沙, 就是一卷美轮美奂无可比拟的山水画卷! 2、关于开发湘西夯沙乡民俗风光休闲旅游的几点建议第一、做好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 )发展小规模的民俗表演,可以在周末举办,也可以视情况天天表演,如苗鼓,对歌,武术等; ( 2 )保留民族的生活习俗,如饮食习俗,文化习俗、穿衣习俗等; 2 ( 3 )吸引和发展新生代喜欢民俗,如引进年轻的大学生人才参与湘西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保存; ( 4 )多召唤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们来夯沙,可以举办不同规模的风光民俗摄影赛; ( 5 )学校可以开设湘西民俗的课程,如民间故事和传说,苗族历史, 苗族习俗、文化、娱乐、生产等, 注重展示和表演, 让每个人都能够做导游; ( 6 )搞好无公害蔬菜水果鱼肉的养殖种植; ( 7 )坚决拆掉那些现代建筑; ( 8) 在各个村寨的斜坡上开垦梯田梯土种植黄金茶, 一是美观, 二是有经济收入; ( 9 )通村公路要全部硬化,四周山路要修理好,通往景区的山路和护栏要修建好。便于人行走。 3 、做好休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夯沙乡要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地理的优势,因势利导,发展休闲娱乐旅游产品。( 1 )围堤修筑小水坝。保持水的流动性,让游客可以划小船, 钓小鱼,游泳,戏水等; ( 2 )修建健身场所和便道。可以利用夯沙众多的高山峡谷,合理的修建多条健身登山小道, 在山顶上修建休息的场所, 让那些城市里的人享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登山健身的好处, 体会山区的乐趣。而且, 登高望远, 能够感受夯沙秀美的自然风光, 聆听大自然的呼唤, 与大 3 自然融为一体。( 3 )打扮村容村貌。各村落、田间地头,都要有光洁的小道让游客漫步, 在大树下有休憩的小凳子, 能够修建自行车道是最好的了。( 4 )保存原始的生活习俗。每个村落都要有体现民族民俗生活的那些传统的生活工具,如柴火灶,顶罐火塘,炕腊肉,老式磨子, 水碾子, 打糍粑的家具等。当然, 能够准备简单的几个苗鼓, 让游客随意的即兴击打,自己做饭。( 5) 搞好、保持和养成好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卫生间改造一下, 把洗澡的设施更新一下, 把村落的卫生规划一下, 让游客感觉到那种干净、自然的美观,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来休闲旅游。 4 、与旅行社联合,让旅行社把夯沙纳入湘西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夯沙已经被纳入吉首乾州古城景区圈, 所以, 把夯沙纳入湘西各个旅行社必去的湘西景点,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旅行社是旅游开发不可缺少的力量。 5 、加强宣传。要在长沙、吉首、凤凰、怀化、铜仁等地的共场所, 比如高速公路出口入口, 火车站广场和候车室, 汽车站的候车室、各地的中心广场等地, 搞大型的平面广告和立体广告, 再做些小册子, 分发给路人, 让人们看到和感知到夯沙乡的存在,从而产生去夯沙的冲动。二、对保靖县夯沙乡民俗风光休闲旅游发展的深度思考设想毕竟只是设想,把设想变为现实,这才是最重要的。但是, 4 怎么去实践这些设想呢?我觉得, 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探讨, 前提必须是我们当地政府要主动积极参与进来。没有政府的主导、扶持、支持, 保靖县夯沙乡的旅游开发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政府怎么样才能够参与进来呢? (一)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职能推进对夯沙乡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夯沙乡是保靖县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由于这里是苗族地区, 苗族人之间从小到大都是用苗语交流, 所以, 在思想和文化上, 相对比较封闭, 保守。这样的保守极大的影响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 也正是这样的保守, 使这里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 而这样的原生态状态也恰恰是夯沙乡发展旅游的最大资本。鉴于此, 我觉得, 夯沙乡的旅游发展, 应该首先要确立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这也是夯沙乡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重要的标志性元素。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这不是当地老百姓能够做到和做好的, 它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参与和大力
吕洞山旅游发展的深度思考-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