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审美浅谈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 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 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住廊。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群是甘肃敦煌、麦积山、大同云冈, 洛阳龙门。在四大石窟艺术中最早的是南北朝开凿的敦煌石窟, 其次是云冈石窟, 它比敦煌石窟大约晚八十多年, 龙门石窟是云冈石窟的延续, 麦积山石窟大规模的开凿则在北周至隋统一期间。石窟艺术主要包括窟形结构、壁画、雕塑及装饰美术等。佛像雕塑作品是其中的主要部份。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我国的石窟艺术: 一、在我国兴起石窟造像的历史四大石窟都是佛教艺术, 故石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艺术紧密相连。由于印度的佛教盛行, 教义远播中亚和西亚。佛教石窟造像艺术作为佛教艺术的产物也随即传入中国, 与华夏文化相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世人所称慕。中国的石窟开凿约始于 3 世纪, 盛行于 5~8 世纪,到 16 世纪基本结束。佛教石窟造像艺术自汉魏传入我国新疆地区至元明, 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是世界上石窟造像最发达的国家, 石窟开凿时间之长, 规模之大, 造像数量之多, 分布之广, 举世罕见。这些石窟, 主要分布在西北、中原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这与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有关。“艺术之始, 雕塑为先”。而石窟寺中雕塑是石窟的主体。由于有体系化的造像, 在多个文献中都有关于:“汉魏之后, 像教浸兴。”“像教郁兴, 灵仪遍峙。”的记载, 因此亦被称为“像教”。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是历史的产物, 是历代无名或有名的工匠们依据佛教经典创作的艺术品, 从雕刻作品艺术角度来看, 佛教石窟造像史则是一部“像”的艺术发展演变史。由于有较长的历史, 石窟造像数量相当多, 形式有石雕和彩塑两种。二、我国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色佛教石窟造像作为“舶来品”, 虽然在制作上有着仪轨量度的限制。但是, 他更受到时代审美趣味的影响, 不断为各时代艺术匠师所丰富, 进而呈现出吸收和借鉴的一个转化过程。佛教石窟造像经历南北朝, 逐渐形成适合中国人审美意趣的风格和特色。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 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 日趋注重表现现实人物的性格和情态。从至今存留的许多历代佛教石窟造像作品中可看出,佛、菩萨的面貌、形态、服装、衣饰等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同时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下面从四大石窟对我国石窟艺术风格与特色做一次介绍。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境内, 距敦煌市城东南 25 公里处。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莫高窟处于中国西北的荒漠之中。不过, 当公元 3 65年, 乐樽和尚在此开凿第一个石窟时, 这里却是中西方交流之要冲, 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其香火之盛, 客商、僧侣之多可以想见。敦煌莫高窟以壁画、泥塑著称。这里的壁画有 万多平方米,其内容除了佛经故事外,还有大量的人类渔猎、耕作、制陶的生活场景; 也描绘了当时的生产交通工具, 如车船、农具、织机等; 还保留了大量的亭台楼阁、塔寺店铺、桥梁水榭等古建筑形象。除壁画和泥塑,莫高窟藏经洞(第 17窟) 中发现的经文也有着举世闻名的价值,它的存在及发现,使国内外学者研究敦煌有了丰富的依据, 遂形成了专
美学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