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应急预案
一风险分析和事件分级
1.1风险分析本预案所称新冠肺炎是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1月28日凌晨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含有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和己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显示,新型肺炎以发烧、乏力、干咳为关键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详细以下:(1)通常症状:发烧、乏力、干咳、逐步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可无发烧。
(2)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效障碍。
(3)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一般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分依据国家防疫站教授李兰娟的电视采访资料,现在二者早期的症状是很相同的,有的发烧、有的干咳,有的呼吸道症状,。医学判别需要咽拭子标本采集,做病毒检测然后区分甲流、乙流还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临床表现包含:忽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传输路径:
传输方法:口腔飞沫传输、接触传输(包含手污染造成的自我接种)、结膜传染和空气传输。
飞沫能够经过一定的距离(通常是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因为飞沫颗粒较大(大于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
打喷嚏全部可能造成飞沫传输。假如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可能保持1米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该正确丢弃,和患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根本清洗双手。
可经过空气传输的颗粒,通常直径小于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经过空气传输的病原体也能够经过接触传输。
接触传输是指病原体经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输。病毒能够经过血液或带血的体液经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将亲密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亲密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经过以上分析,该传染病隐蔽期长,发病症状和一般感冒有共同处,不易判别,症状改变因人而异,需要14天的观察和医学检测,综合判定风险较大。
事件分级(1)尤其重大新冠肺炎事件养护区内有3名及以上人员被诊疗患病,和其接触人员被隔离,造成大面积停工,职员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重大新冠肺炎事件养护区出现1人以上疫情确诊的;(3)较大新冠肺炎事件项目造成1人以下疫情确诊,3~10人被隔离的,疫情控制尚可;(4)通常新冠肺炎事件项目造成1人以下疫情确诊,3人以下被隔离的,疫情控制尚可,养护区现场生产、生活未受到影响;
二防护及应抢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部。紧急联络电话:**********防护及应急领导小组组员及职责
组
长:谭平副组长:耿华英成
员:熊珍珍、张宁、王金兰、周长发关键工作职责:
(1)审定应急预案;(2)全方面指导养护区的应抢救援工作;(3)全方面落实养护区的预防方法及防护物投入使用;(4)落实政府及上级单位相关应急工作的主要指令;(5)负责组建应急指挥部或指定人员到现场指应急抢险工作,对应急抢险重大问題进行决议;(6)审定对外公布和上报的事件信息;(7)负责审定下达和解除预警信息,负责下达应急响应程序的开启和终止指令;(8)应急响应结束后,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评定和总结。
防护及应急办公室组员及职责组
长:谭平副组长:耿华英成
员:张宁
熊珍珍关键工作职责:(1)负责传达、落实落实上级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和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的会议决议、相关要求等;(2)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接收各类突发事件的汇报,跟踪事件的处理情况,搜集相关信息并做好上报工作;(3)负责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组织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题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审核、公布和管理立案等工作:负责制订、报批和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培训计划;(4)负责应急资金计划的制订和应急项目标审批;(5)负责应急物资贮备库的建设,负责应急物资备库管理制度的编、落实,制订应急物资和装备配置计划,负责应急物资的定时检验等;
(6)负责应急队伍建设,制订并实施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计划等;(7)组织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和抢险救援队伍等,并对施工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管
2021年新冠疫情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