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
1、哲学的理解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对社会的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 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 ( 原理+方法论)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即反对从主观出发,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为什么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四、 唯物辩证法(第六、七、八、九课)
(一)联系的观点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原理:
区别:
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