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来临,乡亲们精心挑选石头,精心摆放在小溪中,用心踩踏;有经验的老人赶路中,发现搭石不稳,直到调整好才肯继续前行;大伙们走搭石,人多的时候,也不忘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要是有两个人面对面过溪,则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过搭石,必定有年轻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孩子们,也能在这感人的一幕幕前得到教育。这是我所期盼得到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以风景为主线开展教学
《搭石》文字并不艰深,但表达的情感却相当丰富的。所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非常重要。在上课的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试着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接着,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这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
“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从背景中升华
当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试着去做到语文这门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不光要引导学生了解词句的意思,还需要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以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在听说读写,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自己的过渡语、小结语中渗透。从而力图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在教学中,尽管精心备了课,努力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语速有点快;
(2)能以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但没有注意中下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3)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注意不能用多媒体字幕代替板书;
(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但关键的知识点、语言训练点没能落实到实处
《搭石》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