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王子”眼里的创新模式
理性的人,使自己适应社会;非理性的人,使社会适应自己。因此,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由非理性的人推动的。
——萧伯纳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方法、行为等等会与已有的东西产生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创新就是对已有事物的“背叛”和“抛弃”。敢于对人们已经熟悉并习惯的事物进行否定的创新者,必须具备十足的勇气和魄力,才能将创新进行下去。彼得斯就是这样一位对传统的“反叛者”,他的“反叛”体现在他的管理创新的思想中。
在彼得斯的眼里,当今世界始终是变化莫测的,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企业面对这样的环境,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行动,进行实验,即创新。彼得斯强调,创新“是对付这个混乱世界的惟一一剂良药”。创新的主体是人,而这种人又不是随处可遇的,因此,需要寻觅进行实验的创新者,彼得斯把这种人叫做斗士。由斗士形成创新的前沿阵地。这些不在岗且不合群的人组成的团队,引领着企业的创新。要使创新能够获得成功,仅有这些条件还不行,企业还必须为这个团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在组织中营造创新的氛围。
彼得斯用他那敏锐的观察力,经过对数十家典型企业创新机制的观察,批判了现实中创新的种种迷思,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模式。
创新的先决条件—混乱的世界
在彼得斯看来,这个世界是变幻莫测的,没有一种现实事物能永恒存在下去。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什么保持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适应变化进行创新。可见,创新是以混乱环境为前提的。彼得斯认为,“创新的过程—从形成创意、创立模型、初级产品与首批用户见面试用,一直到实现突破和最终打入市场,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过程。”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创新的不确定性,创新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战略或技术规划以及来自市场
调研的营销计划变得无效。这就对企业过去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创新观念提出了挑战。彼得斯反对的旧有创新观念主要有:(1)周密而大量的战略或技术规划能增大人们创新设想成功的概率;(2)完整的工程技术规划书和周详的市场调研计划是企业走向创新成功的第一步;(3)客户告诉你的信息永远都是滞后的,创新必须走在客户前面。
彼得斯对这三个旧有观念进行了如下反驳。
反驳一 人们在进行创新时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做出规划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旧有理念的指导下,人们把预测想象得过于完美了。万无一失并且详尽无遗的战略或者技术规划成为人们想象中获得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和依靠,殊不知即使再完美的计划都会由于商业或非商业性质的高度不确定性而化为泡影。迷信战略,迷信规划,是过于崇拜理性而忽视偶然的恶果。彼得斯认为:“真正的创新过程应该是一个偶然有所发现的过程,一个充满了激情和灵感的过程。”既然不能获得所有的信息,那也就不能把所有创新控制在预测者的手中;既然规划不能保障创新的成功,那就不能过于沉迷于各种周密计划的制定之中,而要注意创新过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经过周密的计划而完成的。他的成功来自于两个地方:一是苹果掉地刚好落到他身上这一偶然的事件;二是他对于这个偶然的事件所具有的激情和灵感。没有阿基米得从澡盆跳出来狂呼的疯狂,就没有创新。
反驳二 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把最好最完美的新产品或者服务投放到市场以获得利润,于是认为完整的工程计划书
“反叛王子”眼里的创新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